真相的义务。除了先前行为,如果其他因素对被害人的错误认识也产生了重要作用的,则不宜认为行为人负有刑法上的告知义务。例如,行为人为了炫耀而吹嘘自己的 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153-155页。 [11]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2页。 [12]许玉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0131.html -
了解详情
一划分能够成立的话肉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的划分结果及其含义,归纳出“以有工具或对象上特定的认识错误作为区分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的标准”,在逻辑上应当是 不能犯的行为不可能侵害或威胁任何客体和法益,与法定的实害结果不可能形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用目的说、结果说分析,结论也一样,所以不能犯未遂行为不应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154.html -
了解详情
本案定性为盗窃罪,是正确的。 其次,处分行为人必须对处分对象的数量具有确切的认识,否则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成立盗窃罪而非诈骗罪。 [案例14]乙将一个照相机的包装盒里的 动机,而且行为人客观上设置了不法原因;如果没有行为人的诈骗行为,被害人就不会产生认识错误,也不可能处分自己的财产。张明楷:《刑法学》(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830.html -
了解详情
违法,不存在部分合法或者部分违法的情况。未达到定量要求的行为,虽然在我国刑法上不构成犯罪,但也绝非合法的行为。符合行为定性要求但未达到情节严重的 到违法所得数额大约为十万元左右,但是以为尚未达到刑法处罚的严重程度,则这种错误认识属于对规范构成要件的认识错误,按照外行人所处领域的平行评价理论对故意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096.html -
了解详情
违法,不存在部分合法或者部分违法的情况。未达到定量要求的行为,虽然在我国刑法上不构成犯罪,但也绝非合法的行为。符合行为定性要求但未达到情节严重的 到违法所得数额大约为十万元左右,但是以为尚未达到刑法处罚的严重程度,则这种错误认识属于对规范构成要件的认识错误,按照外行人所处领域的平行评价理论对故意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743.html -
了解详情
同意,譬如在受骗、被强制或者认识错误情况下,不具有刑法上被害人承诺的意义。但单纯的动机错误或者行为人资格的错误原则上不影响承诺的效力。 [27] 第380-381页。 [37]同注[11],第464-465页。 [38]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63页。 [39]郭理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43.html -
了解详情
条文。在规范学上,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和判例认为,如果行为人在非法占有目的之下,实施了欺骗行为对方陷入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或者交付) )诉讼和(私法)救济可能性,受害人无法通过民事诉讼挽回损失,因此必须通过刑法介入、启动公权力帮助弱势一方。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形,司法解释均强调致使集资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34.html -
了解详情
条文。在规范学上,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和判例认为,如果行为人在非法占有目的之下,实施了欺骗行为对方陷入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或者交付) )诉讼和(私法)救济可能性,受害人无法通过民事诉讼挽回损失,因此必须通过刑法介入、启动公权力帮助弱势一方。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形,司法解释均强调致使集资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214.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过失的问题,由于我国刑法只处罚过失的结果犯,甲的过失杀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但是,主观上对于经验知识、自然法则没有认识错误,仅仅对于某些事项有 主张返回Feuerbach,这就是旧客观说(纯粹客观说)。 {6}参见黎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60页。 {7}笔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00.html -
了解详情
的做法有所不同。因此,对不具有可罚性的部分因认识错误而客观上不能达到犯罪既遂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上宜称之为不可罚的非罪行为,而不应像 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5-180页;赵秉志:《刑法总论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486490页。 (35)前引⑹,第230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