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意义上讲,法律如果真正实现了自治,那么,法律存在的前提和理由就值得怀疑。所以,我们不能期望法律摆脱意识形态,就像我们不能期望摆脱法律的调整和 笔者已经指出了寻求超越意识形态之法律诠释不过是逆水行舟、甚至缘木求鱼。然而,人类异于对象世界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能够创造条件,使一般看来不可能的事物变成可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737.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体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评论家的激烈批判的对象;[14]到20世纪70年代,对这种量刑体制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已经不可避免了。 的情况,当事人仍然可能因为没有参与量刑程序,而对量刑的公正性产生合理的怀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表面看来,中、美两国量刑指南的产生背景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311.html -
了解详情
时,检察机关再委托公安机关技侦部门对本系统的人员进行监控,其客观性与独立性值得怀疑。其五,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检察机关享有独立实施技侦手段的权力,从资金、 相互制衡。在这方面,逮捕权的分离制衡机制可以作为参照对象,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的过程中,有权自行决定采用技侦手段;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技侦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970.html -
了解详情
地解释现行环境刑法。正如有学者所言:解释者与其在得出非正义的解释结论后批判刑法,不如合理地运用解释方法得出正义的解释结论;与其怀疑刑法规范本身,不如怀疑 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宁波市中院二审予以维持。[10] 评析:本案中的对象东北虎虽然属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但由于是被告人周建伟非法驯养,而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619.html -
了解详情
辐射公民家庭生活的整个领域,户内所有在场的人极其财产,都构成了抢劫的对象,都有可能受到犯罪的侵害,同时,行为人入户抢劫时对于受侵害人来说,其处于相对 但惧怕行为人对其实施暴力。当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抢劫时,被害人已经对行为人的真实身份发生怀疑或看出系冒充时,但因惧怕其暴力行为,也不敢反抗。对此,冒充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26.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由检控方就诱惑侦查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而且应当证明至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在Jacobson v.United States一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表示:侦查机关不得 、假证件类犯罪如何界定的几点意见》,《意见》中规定凡是有证据证明侦查对象有明确犯意的就可以使用诱捕这一侦查手段。但同时也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03.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是喜欢对极简单的事物使用大字眼。[22]在人的认识领域中,存在大量的认识对象,不能像桌椅等直观物一样可以凭直观感觉而看、摸、嗅得到,对它们的 事实和证据的认识是否达到了法律真实的要求,只要看他们的认识是否能排除合理的怀疑,是否达到了优势盖然性或高度盖然性的认识标准。这一过程完全吻合上面分析过的检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18.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从立法上明确规定刑事质证主体的证据开示义务、刑事质证的主体范围、刑事质证的对象范围、拒绝质证的法律后果、刑事质证的进行规则、刑事质证的顺序以及刑事质证的内容 过高要求,一旦其所期待的公正稍有闪失,就会产生对法律不完善的焦虑。这种焦虑会导致人们对立法、司法和执法机关的怀疑,并会在憎恶现实的情状下更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90.html -
了解详情
设想, 应当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事态与行为相比,是一个更具有张力的概念,可以对种种作为刑罚处罚的的对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使以行为解释某些刑罚处罚对象上 在刑法评价中,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才从事行为概念的判断,在即依事实情况足以怀疑行为人之行止是否系其意思所主宰支配时,始进一步加以检验。因此,行为概念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82.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上对案件所有证据所作出的评价。刑事证据在司法主体形成内心确信、排除合理怀疑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刑事案件审理中,案件所有对合议庭成员形成内心确信、 事实产生内心确信。②对于有趋利避害心理或侥幸心理的被告人,由于其处于认罪与不认罪的犹豫之中,属于可攻破心理防线、迫使其认罪服法的讯问对象,对其可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