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本原理展开研究,从而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甚至完全错误的结论。 第一种错误在学界针对二审全面审查原则的讨论中得到体现。通说普遍认为二审全面审查原则有悖法理, 或续审构造,则意味着专业法律人依然可以通过上诉程序改变普通民众的判断,从而与陪审制的初衷背道而驰,失去其正当性。[37]鉴于此,各国法律对于初审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014.html -
了解详情
所导致的证据不足等问题,未能得到处理。⒄对于过去这种动机良好、手段错误的常态做法,学界与司法部门往往采取的是默认态度,很少有人提出强制引产行为构成对胎儿权益的不法 、独立呼吸说。(民法)通说为全部露出说。但刑法上以一部露出说为通说。这是由于对保护法益的不同考虑所致。(33)换言之,在法律解释过程中,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713.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必须针对何谓国家根本任务(公共利益)提炼出具体而明确的判断标准,才能作出判决。因此,虽然宪法序言中的国家根本任务规定尚难以作为公民向法院寻求法律救济的直接规范 ,是一种错误的国家目的观。但是由于它往往是被压迫民族在特殊历史境遇下提出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又是可以理解的。周鲸文:《国家论》,天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59.html -
了解详情
了公民的义务,除非重新发动制宪,否则此种观点就没有被讨论的必要。法学不应该无视法律的明确规定而径行价值上的判断,也不应该基于某种特定价值观而简单否定宪法的正当性。 学的方法自觉,参见陈兴良:《刑法教义学方法论》,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许德风:《论法教义学与价值判断:以民法方法为中心》,《中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399.html -
了解详情
则可以对被告人定罪科刑。这就决定了它具有现实的具体的指导审判人员审查、运用证据正确定罪量刑的判断和操作功能。 综上可见,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确实、充分从三 第一次婚姻并不幸福,离婚后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两年后,樊兆焱认识了同样因为感情问题而离婚的刘某,组成了新家庭。可是,因为婚姻重组,樊兆焱与儿子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272.html -
了解详情
]其错误之处,除了对间接证据进行了错误的理解外,[12]还在于混淆了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与推定认定案件事实的界限。如前所述,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第一个问题是司法解释如此具体规定的正当性问题。通过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这是法官的判断问题。刑事案件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90.html -
了解详情
的就是主观要件,主观要件如何证明,无论理论还是司法实践中均存有困惑,对他人精神世界的判断只能依靠其外部行为来推定,即以客观行为来推定主观故意。犯罪事实难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1日版; {3}李文燕、邓子滨《论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4}叶峰 叶自强《推定对举证责任分担的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93.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这种立法前提理应基于刑法上对于某种重要法益保护的实质基础。刑法通过定罪量刑的方式保护法益⑾,虽然没有一种可以普遍使用的观点来判断哪些利益可以作为刑法 .徐久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0. [19]房绪兴.论刑法的目的[J].研究生法学,2005,(1):3233. [20]西田典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36.html -
了解详情
制定的并由部门首长、省长、自治区主席或市长签署命令公布的规章。 纵观我国刑法,作为判断行政犯罪违法性的前提条件,罪状在表述中通常有以下表现形式:(1)违反法律 刑罚。这一规定虽然是从法律上的认识错误考量刑事责任减免的,但实际上确认了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是刑事责任的重要根据。《日本刑法》第38条第3款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62.html -
了解详情
制定的并由部门首长、省长、自治区主席或市长签署命令公布的规章。 纵观我国刑法,作为判断行政犯罪违法性的前提条件,罪状在表述中通常有以下表现形式:(1)违反法律 刑罚。这一规定虽然是从法律上的认识错误考量刑事责任减免的,但实际上确认了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是刑事责任的重要根据。《日本刑法》第38条第3款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