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不同的犯罪对象和犯罪地点对具体罪名的确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汽车碰瓷案件的实际定罪量刑,应根据犯罪行为的 来认定,敲诈勒索罪相对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较轻,如果构成犯罪竟合,当择一重处。本案中,侦查机关未充分考虑犯罪行为对公共安全利益的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07.html -
了解详情
给公众的生命或财产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此罪名是一概括性罪名,旨在规制现实生活中一些并非常见但又极度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实务中就发生过为泄私愤而驾车撞 后果,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虽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要件,也不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要件,但可以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过失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294.html -
了解详情
虽然法律上没有否认非物质性危害结果,但理论是却将其从犯罪构成中分离出来归结为犯罪情节〔5〕。然而,行为同样可能构成犯罪。如对人格的损害、名誉的保护等。 的结果,即如果余志强没有渎职是否会造成损失?混合过错并不影响当事人渎职行为对结果的关系,也不影响对刑事责任的追究。渎职案件中,国家公务员犯渎职的标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238.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其罪行轻重的情节,但盗窃数额不能决定行为人的行为对公共安全危害性的大小。不能说盗窃数额大,就是危害公共安全大,造成了严重后果;也不能说盗窃数额小,就是 一种犯罪的,就是一罪。行为人以两个以上的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两个以上行为,具备两种以上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上述第四种意见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学者的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772.html -
了解详情
。因被害人在省外打工,而本案案发,使得犯罪构成的全部构成要件没有完成,致使犯罪未遂。 第四种意见认为,彭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彭某虽然实施了投 而无理拒不退出,但如果没有给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那么行为人的这一行为就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因此,并不是所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07.html -
了解详情
论体系的核心问题。从目前新刑法之规定看,只有具有犯罪本质、符合分则具体犯罪构成的行为才成立犯罪。对于本案,笔者首先从犯罪的本质进行考察。在关于犯罪本质的 其初犯可能性也就很小。那么,某甲的行为的有限的客观危害也就决定了其对社会上其他人产生的影响有限。由此可见,某甲的人身危险性不大,甚至可以说显著轻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84.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发生,都是确定故意;同理,当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发生危害结果、发生何种危害结果虽不明确时,也不影响行为人追求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例如,某甲欲杀某 某些犯罪的故意便是由概括故意构成的。例如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故意,只要行为人认识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不特定的多人伤亡和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尽管其认识是概括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57.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公共安全,其行为均又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二人所犯数罪,均应依法并罚。陈某某在贩卖毒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共同犯罪中,均 ,危害公共安全的典型案例。被告人陈某某、李某为逃避制裁,在公共场所驾驶机动车肆意冲撞,造成多名缉毒民警受伤,多名群众受到惊吓、财产遭受损失,社会影响恶劣。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24.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公共安全,其行为均又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二人所犯数罪,均应依法并罚。陈某某在贩卖毒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共同犯罪中,均 ,危害公共安全的典型案例。被告人陈某某、李某为逃避制裁,在公共场所驾驶机动车肆意冲撞,造成多名缉毒民警受伤,多名群众受到惊吓、财产遭受损失,社会影响恶劣。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243.html -
了解详情
的,在酌情从宽时,应当从严把握从宽幅度。对犯罪性质和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的犯罪分子,虽具有上述酌定从宽情节但不足以从轻处罚的 行为,不能仅以造成民警身体伤害作为构成犯罪的标准,而要综合考虑行为手段、方式以及对职务的影响程度。对于袭警犯罪,从严把握从宽幅度。同时,加强宣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66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