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后,又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是否构成自首,且如何量刑?三、裁判理由被告人王友彬在交通肇事后擅自离开就诊医院,十余小时后才到交警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具备逃逸的前提条件。其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一人轻伤,负事故主要责任,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已达到交通肇事罪的入罪标准。第二,王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432.html -
了解详情
的量刑情节,而不具有定罪层面上的意义。交通肇事罪成立的标准是,是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即他人重伤、死亡及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结果。只要交通肇事 把“逃逸”行为提升到定罪情节,是因为“逃逸”本身表现出一定的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就负有“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146.html -
了解详情
其四,其行为造成了重大事故,即在本案中致人重伤。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 罪刑法定原则。 2、本案被告人的行为具备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之主、客观评判标准 我国刑法始终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量刑原则,任何犯罪都必然表现为主观、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991.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之主客观标准 要旨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之故意,客观上已经离开事故现场并指使他人到事故现场顶替,即应当认定已 规定,交通肇事罪分为三种情形并实行由轻到重的量刑档次:第一种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888.html -
了解详情
八年。一审人民法院判决后,被告人刘凯以逃逸致人死亡的事实没有证据支持,量刑错误为由,向南京市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要求减轻处罚。(二)二审人民法院的定案结论事实 肇事现场的行为。(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即行为人离开交通肇事现场,其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4)客观上造成被害人死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590.html -
了解详情
的量刑部分;肖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和交通肇事罪处刑六年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评析] 、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实践中对于具体的交通肇事中致人死亡如何正确定性、量刑常常发生争议,就本案来讲一、二审法院也有不同意见。 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20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次要责任或者肇事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入罪标准,或者在负事故全责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一人重伤 》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并使用“交通肇事后逃逸”这一法定量刑情形。 2、行为人必须是基于为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所谓逃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597.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次要责任或者肇事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入罪标准,或者在负事故全责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一人重伤, 》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并使用交通肇事后逃逸这一法定量刑情形。 2、行为人必须是基于为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所谓逃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623.html -
了解详情
,并由此加剧或扩大既有的被害者人身法益侵害程度,在量刑上有必要加以区分。进而言之,“交通肇事逃逸”之核心本质应当在于“逃避救助”。本案中,吕某将被害者 如此。司法实践中还不能忽略的是,如果单纯将“逃避法律追究”作为“逃逸”认定标准,则肇事者留在现场报警并主动接受警方处理就成了法定义务,肇事者或者说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8739.html -
了解详情
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的有关规定,达到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标准,量刑范围为三年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6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