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案。 对李某的行为如何定性?笔者持以下观点: 抢劫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人身权和财产权),但是毕竟我国刑法将其归属为侵犯财产权益的犯罪,必然考虑其既 。本案中,李某通过暴力手段向董某劫取了100元,根据有关民法理论,认定动产移转的原则就是交付(占有),那么被害人将100元交付给被告人,被害人已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27.html -
了解详情
将皮包扔掉,后在如皋市如城镇影剧院门前被群众抓获,而犯罪未遂。二、分歧意见对被告人蒲某的犯罪行为如何定性,形成以下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蒲 定罪原则的主客观相统一,是指司法人员在认定某一行为事实是否构成何种犯罪时,必须既考虑行为的客观事实,又要考虑行为的主观认识活动,并且司法人员只有在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467.html -
了解详情
而言,共同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犯罪。如何准确的认定共同犯罪,必须准确地把握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与单独犯罪一样,共同犯罪的成立仍以符合犯罪构成为前提,即二人以上 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有人利用该行为实施犯罪,即共同行为是由犯罪行为和非犯罪行为构成的整体行为,则不能认定为是共同犯罪。本案中李某帮助张某搬上自行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286.html -
了解详情
应否计入盗窃数额 刑法中数额犯之数额应当作为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内容,如果行为人对行为对象价值数额缺乏认识或者认识错误,则只能依据刑法中事实认识错误的理论来处理 财物已经具备了概括的占有故意,应该以其实际占有的财产数额作为犯罪数额加以认定。比如行为人为偷钱连同他人的高级钱包一并偷了过来,也许行为人并不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600.html -
了解详情
萌生恻隐之心,协助被害人逃走。随后,被告人张某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对张某的行为如何认定产生以下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非法 而不见,于是张某同意其表姐的计划劫持郭某的姐姐迫使郭某见面。可见,这次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郭某能与张某的表姐见上一面。这与多数刑法教科书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49.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阮某构成受贿罪。因为阮某具有受贿罪的主体身份,其与李某所在公司之间的行为符合受贿罪钱权交易的本质特征,且受贿金额为5.2万元,已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 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应以受贿论。 明确了阮某构成受贿罪,但犯罪金额如何认定,是李某公司20万元购买价与14.8万元卖出的差价5.2万元,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583.html -
了解详情
应否计入盗窃数额 刑法中数额犯之数额应当作为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内容,如果行为人对行为对象价值数额缺乏认识或者认识错误,则只能依据刑法中事实认识错误的理论来处理 财物已经具备了概括的占有故意,应该以其实际占有的财产数额作为犯罪数额加以认定。比如行为人为偷钱连同他人的高级钱包一并偷了过来,也许行为人并不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164.html -
了解详情
萌生恻隐之心,协助被害人逃走。随后,被告人张某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对张某的行为如何认定产生以下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 而不见,于是张某同意其表姐的计划劫持郭某的姐姐迫使郭某见面。可见,这次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郭某能与张某的表姐见上一面。这与多数刑法教科书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908.html -
了解详情
Q币金额共计人民币98285元。犯罪得逞后,由梁元科在网上低价抛售。 ■分歧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定性问题。对于被告人的行为如何认定,存在以下两种不同 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综上,被告人虚构厦门固定电话用户身份充值Q币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特征,本案应以诈骗罪对各被告人定罪量刑。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269.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共同故意”这一条件的要求,共同犯罪人其中的个体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不应认定为共同犯罪。就本案来讲,各被告人之间形成了共同盗窃铁路承运物资的意思联络 的单纯流露,具有社会危害性。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犯罪作准备的预备行为也是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所以即使共谋者中有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未着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