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杀人的主观故意明显,定性为故意杀人罪不存异议。但对向华的搭载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存在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向华只是骑摩托车搭载了刘明一段路程, 将要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必须认识到以自己的帮助行为能为实行犯实施和完成犯罪创造便利条件。其二,希望或者放任通过自己的帮助行为,实行犯能够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814.html -
了解详情
简单的认为构成行政违法的,情节严重的,都构成犯罪。在我国刑法的规定中,构成犯罪的行为,在范围上要比构成行政违法的行为小得多。如果将根本不具备医学 某在明知非法为他人接生可能会出现致人伤亡的危害后果的情况下,却轻信自己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能够避免,以致被害人死亡,其行为完全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犯罪构成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42.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 第一,是使诉讼进程顺利推进的需要。在许多案件中,犯罪数额的确定是认定犯罪的一个必备条件,在违法数额与合法数额混合而无法区分的情况下,必须确定 ,根据相关的证据判断,被告人的行为已经达到了违法数额较大,足以构成犯罪的程度,只是犯罪的具体数额因为和合法数额交织在一起而无法做出认定而已。如果在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90.html -
了解详情
同意了小偷提出的条件,当日下午与小偷成交。不料几天后便东窗事发了。 对李某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不同意见。有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小偷盗取欠条 李某与他人的债权债务仍可以通过民事法律关系来解决。 笔者则认为李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理由是: 1.小偷盗得欠条,并不等于盗窃既遂,只有李某的兑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723.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行为不一定被认为是见义勇为。见义勇为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法理根据是刑法上的正当防卫制度和紧急避险制度。 二、本案被告人的 高速追赶对自身的安全也是一种危险。因此,被告人的行为符合见义勇为的基本条件,其性质应当属于见义勇为。 换言之,对本案被告人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理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33.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据此,成立共同犯罪须具备一下条件[1]: 1、二人以上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下,根据事实、证据及被告人李某的情节、主观恶性等因素,应认定李某不构成犯罪,只对王某以故意杀人罪进行追究。 [1]参见陈忠林主编,《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963.html -
了解详情
支配作用的行为来定罪。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时,根据主犯的行为性质、身份等条件确定共犯的犯罪性质,其余的从犯跟着主犯确定,即主犯定何种性质的 。因为在扣车时,行为人必须身着工作服,出示相关证件,所以只有具有一定身份的特殊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这就证明无身份者本质上不可能实施渎职犯罪等身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309.html -
了解详情
几点: 首先,从行为人的心理状态来看,张某某停止敲诈勒索行为这一点,符合犯罪中止的主观心理条件,是自愿而非不得已而为之。根据案情,张某某在先敲诈徐某某 未遂,要判处刑罚。而通过上述分析,对张某某判处刑罚没有必要,显然认为张某某构成犯罪未遂,从量刑角度来说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 最后,认为张某某构成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23.html -
了解详情
移交了案件,并且是在侦查机关立案之前移交的,说明行为人在自动的放弃犯罪,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本案中刘某在案发前主动移交了案件, 不属于犯罪嫌疑人,这样亦不符合本罪的立案标准,故刘某不构成犯罪。综合分析本案刘某不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人民检察院)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24.html -
了解详情
#e#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要求所有单个行为人成立犯罪中止均须满足有效防止整个共同犯罪结果的发生这一条件,实际上是无视主犯、从犯的特点和从犯成立犯罪中止能力 应当免除刑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从本案看,方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不能以犯罪中止处理。因为,在本案中,方某商议并邀李某、张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