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共同故意。显然本题中甲乙二人应认定为同时犯更为妥当。从这点来看两人应分别定罪量刑。另外在甲被抓住后,意味着甲的盗窃行为中断,乙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 为抢劫,甲是否也一起转化为抢劫呢?是值得商榷的,题中并未交代甲的主观意思如何?也无从知道甲是否具有抢劫的故意,不能看到题中说到后二人共同逃离现场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469.html -
了解详情
上海市确定的盗窃罪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2000元。 【争议】 对于该案中王某应予追究抢劫罪的刑事责任没有疑义,但是对于王某的盗窃行为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却存在分歧 同一案件由于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法官审判,得出不同的结果。如果对该案如何定罪量刑以案件管辖地的具体数额标准为依据,由于案件管辖地往往并不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141.html -
了解详情
张某见木已成舟,遂向儿子要过手机,据为己有。后案发,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如何对张某的行为定性,出现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已构成了盗窃罪 确实是在张某勾起其犯意后实施了盗窃行为,但仍是王某按照自己独立的意思表示前去实施的。王某实施盗窃的行为不被认定是犯罪,只是因为他不到法律规定的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725.html -
了解详情
某某在客观上有共同盗窃行为 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参加共同犯罪时,不论其分工如何,参与程度如何,所有共同犯罪人的 行为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不能孤立考查,应当将共同犯罪行为作为一个整体考查其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使共同犯罪中的直接行为人造成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51.html -
了解详情
整个作案过程中,利用了职务之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 属“监守自盗”之情形,付某只是以一般主体的身份参与彭某等人共同盗窃作案。从本案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对象和客体——窃取的财物和财物所有权来看,因其既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52.html -
了解详情
又到另一栋家属楼前,黎某放风,田某爬上二楼一家阳台,因门锁均未打开,盗窃未得逞。二人仍不甘心,攀窗进入隔壁一住户,无奈,此住户正装修,并无财物 一楼某住户盗窃时,被当场抓获。分歧意见:黎某、田某实施了盗窃行为,但多次盗窃均没有盗窃数额,能否认定为盗窃罪,本案存在两种意见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黎某和田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50.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拿走彩电。因此,我们不应单纯地从汪某的主观意志和李妻的自我感觉出发认定汪某犯有抢劫罪。否则,就违背了刑法学上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第三,犯罪嫌疑人汪 的原因而未发生预期的法定危害结果。结合本案的具体案情,我们不难看出汪某的盗窃行为是实行终了的未遂.因为汪某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已经窃得李家价值3000余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26.html -
了解详情
,亦有诈骗罪、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等不同观点;而认定无罪的理由也各有不同。 #p#副标题#e# 由此,可以看出司法实践中对这种行为的 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将公私财物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盗窃罪最基本特征就是行为人盗窃行为的秘密性,本案中李宝良并非秘密窃取,如果是秘密窃取直接将摩托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08.html -
了解详情
从犯,应当依法比照主犯从轻处罚。公诉机关指控4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但认定盗窃兰草的价格数额有误。被告人唐武静首先提出犯意和犯罪地点,并与其他3 单位和人员均有权对被盗的兰草进行估价,而他们的估价又如此悬殊,法院如何取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上述《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被盗物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919.html -
了解详情
卖掉,盗窃价格共计5000余元,但每次盗窃数额均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对于王某的行为如何认定产生以下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多 ,数额应当累计,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应当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首先,累计盗窃数额符合立法原意。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7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