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以违法发放贷款罪定罪处罚。第二种意见认为,王某、马某与贷款人谢某构成骗取贷款罪共犯。理由是:骗取贷款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二人作为信用社工作 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认定该罪的关键是看行为人采取“欺骗手段”与获取金融机构贷款是否具有刑法的因果关系。本案中,谢某不仅冒用他人名义贷款,而且提供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7478.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追赶,致犯罪嫌疑人死亡的认定—张德军故意伤害上诉案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直接原因构成要件因果关系追赶 【案由】故意伤害罪 【审判法院】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号】 将其扭送交公安机关而实施追赶,其主观和客观方面均不符合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被害人和上诉人罗军为占有其抢夺钱财和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7453.html -
了解详情
而实施追赶,致犯罪嫌疑人死亡的认定——张xx故意伤害上诉案关键词:犯罪嫌疑人直接原因构成要件因果关系追赶【案由】故意伤害罪【审判法院】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案号】 侧翻,致使罗x受伤,被害人摔落桥下死亡。争议要点:原审被告人张xx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承担附带民事赔偿责任。裁判理由:故意伤害罪,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160.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 【不同观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包某检举揭发张某为抢劫同案犯是否构成立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 作用应主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共同犯罪人提供的信息与抓获同案犯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共同犯罪人提供的信息是司法机关抓获同案犯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其提供的信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665.html -
了解详情
能反抗或无法反抗并无不同,其充分利用的行为显然与危害结果的发生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而且,充分利用也表明了其主观上通过控制被害人不能反抗的情形而 犯中,利用先行行为的行为是一种承继的行为,且不说这种承继的行为与先行行为是否成为承继的共同正犯,但至少不能与其后实行的行为割裂开来。 #p#副标题#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841.html -
了解详情
有少数人铤而走险,严重危害社会及公众安全。本案即属于非法行医致人死亡事件,但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罪是本案的争议焦点。 首先,要明确非法行医行为与非法行医罪的 在刑法上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其行为与患者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从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6714.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 ,王某因疏忽大意导致了女婴死亡,并且王某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法院对王某作出有罪的判决是正确的。 【如果侵犯著作权,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2890.html -
了解详情
】 争议焦点:针对本案是否共同犯罪,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共同犯罪说,认为李某与王某收购低价铁片(赃物)的行为构成收购赃物罪的共同犯罪 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事实,彼此联系,互相配合,它们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当然,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二人以上虽然实施了不同的犯罪,但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038.html -
了解详情
,也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实践中,在有“逃逸”事实的情况下应了解行为人是否具有为逃避法律追究才逃跑的动机。 三、客观方面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的前提条件;构成本罪同时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即致人重伤、死亡或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违章行为和严重后果两者缺一不可,且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601.html -
了解详情
提包甩出2000元人民币时,顺手将钱塞进包内,对包内是否还有钱并不明知。因此,张宝的行为虽构成盗窃罪,但他主观上只有非法占有2000元的故意,而无非法占有 的手段进行的盗窃有别,其社会危害性更小。此外,被告人张宝的盗窃行为与撞车行为无因果关系,不能因为涂龙的死亡而加重张宝的刑罚。并且案发后,张宝能如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