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相约自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二是不进行救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一、相约自杀行为不够故意杀人罪。 相约自杀,是指两人以上 不作为行为与他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当然此因果关系与一般犯罪因果关系不同,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中,造成危害结果的原因一般是由另一个直接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972.html -
了解详情
经审理认为:(一)本案符合结果加重犯的构成要件。本案中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客观上由被告人的强奸行为所致,二者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且被害人死亡不属于强奸罪的基本构成要件,而为强奸行为的加重结果。所以应认定,被告人强奸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属于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29.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故意,或者说现有证据不能证实其存在直接故意,当然谈不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问题。其次,本案中的9万余元损失是间接损失,不能作为定罪依据。该9万余元 的因果关系,显然犯了以主观代替客观的错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与结果之间客观存在的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与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无关。因此,李某是否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67.html -
了解详情
冒充军警人员本身并不足以使被害人产生精神强制,也就是说,冒充军警人员与被害人产生精神强制之间不具备前者引起后者的因果关系。因而,就构成要件而言,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和其正常活动,其行为只要实施就是既遂。招摇撞骗过程中被人识破进而实施抢劫是否可以成为转化犯?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之规定,显然不属于转化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97.html -
了解详情
推广员冒充女性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依法不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一)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罪,所保护法益为公私财产财物所有权。本案中,并没有玩家 公司冒充女性诱导男性玩家进行游戏充值,属于民事欺诈行为。 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关键区别在于,诈骗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民事欺诈以诱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7140.html -
了解详情
案发后到住院这段时间内,被害人曾经受到其他原因的伤害,不能排除鉴定意见中的伤害后果是被告人之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3、从案发地点具体环境上看完全有 刑法因果关系角度分析,调剂量刑。1、只有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被告人的伤害行为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才能对被告人按故意伤害致死定罪处罚。经法医鉴定张贵林是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6144.html -
了解详情
案发后到住院这段时间内,被害人曾经受到其他原因的伤害,不能排除鉴定意见中的伤害后果是被告人之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3、从案发地点具体环境上看完全有 刑法因果关系角度分析,调剂量刑。1、只有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被告人的伤害行为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才能对被告人按故意伤害致死定罪处罚。经法医鉴定张贵林是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2016.html -
了解详情
方案、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落实社区矫正人员定期报到制度、定期递交思想汇报和请假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社区矫正人员集中学习和参加社区服务、通过实地检查、通讯联络 情形中的任何一种,不能认定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最后,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3874.html -
了解详情
方案、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落实社区矫正人员定期报到制度、定期递交思想汇报和请假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社区矫正人员集中学习和参加社区服务、通过实地检查、通讯联络 情形中的任何一种,不能认定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最后,玩忽职守行为与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188.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之一。但是, 司法解释和刑法理论对两罪中 “致人重伤、死亡” 的理解都存在巨大的不同, 这种理解上的差异集中反映在对强奸、 抢劫致人重伤 的可能而已, 即使把伤害行为后的其他行为均称为 “后续行为” , 这些行为充其量只起到使伤害行为致死可能的因果关系更加顺畅的作用, 易言之, 后续行为本 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2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