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1.撤销安徽省太湖县人民法院(2014)太刑初字第00012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中的第一项,即被告人徐某望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2.原审被告人 残等,并且这种其他严重后果与强奸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被害人怀孕虽然与强奸行为具有因果关系,但被害人怀孕生产、流产、引产并不必然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7612.html -
了解详情
的诈骗罪 诈骗犯罪与抢劫、盗窃、抢夺等犯罪均归类于刑法条文第五章节中的侵犯财产型犯罪,但笔者认为该犯罪的危害远远大于其他侵财型犯罪,它不但侵犯了公私 实质的影响,或者说这种欺骗行为与事后发生的不能归还的结果之间不具有诈骗罪的手段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属于借款后的诚信瑕痴行为。 三、审查行为人有无还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852.html -
了解详情
,辩护人又多次与办案检察官沟通,提交书面辩护意见。市检察院办案人员认真听取了辩护人的意见,经研究后认为本案被告人不可能被判处无期以上刑罚,遂决定退回该县检察院审查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合乎规律的联系。本案中王某的死亡和被告人的殴打行为之间并没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不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870.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的过错主动提出而非被告人主动提出,暴力殴打行为与劫取财物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以非法拘禁罪论处即可;另一种观点认为, ,应以抢劫罪定性。 [评析] 笔者认可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分别从被告人、被害人的主观状态来分析该案中的暴力行为、取财行为的特点及暴力行为与取财行为的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775.html -
了解详情
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第2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第280条第1款、第69条第1款、第52条、 是:(1)牵连犯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危害社会行为;(2)行为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3)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牵连意图,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296.html -
了解详情
】 笔者不赞同上述两种意见。本案中李某的行为应以窝藏罪论处,理由如下: 一、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包括物理的因果关系与心理的因果关系,前者是指物理地或客观上 片面共犯的存在,是就物理的因果关系而言,因片面共犯可以共同引起法益侵害,否认片面共犯,会不当缩小刑法的适用范围。 二、持第一种意见者认为李某系片面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99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都具体列举予以规定,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但正是由于立法技术的限制,导致了本罪在理论研究和司法认定中的认识差异。理论界针对贷款诈骗罪“其他方法”争论的焦点 绝对化的,也是与司法实践相违背的。其次,刑法理论对诈骗罪客观行为内容因果关系的理解,会对与之存在竞合关系的贷款诈骗罪客观行为内容产生影响,如果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388.html -
了解详情
,故定诈骗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王作富主编的刑法主张此学说。) 二、被告人在采取骗术获得被害人的银行卡及密码后,已完成对被害人银行存款非法的占有 来加以区分两罪的话。就忽略了犯罪结果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存在。在很多犯罪中欺诈和盗窃并存,很难说哪个行为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哪个起次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003.html -
了解详情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法律规定了3 - 7年有期徒刑这一较重的法定刑。本案中,黄某超速行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将王某 一个罪过,只能具备一个犯罪构成,本案显然与此不符。2.黄某的行为在客观方面符合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黄某违反交通规则,超速行驶,在撞伤王某后,为逃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091.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违法行为,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主观过错。本案中,损害事实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两项较为明显,此处略去不论,以下就余下两 15条则分别对故意和过失设有规定。在刑法中,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9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