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与受害人卖家交易量的减少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刑法上的犯罪行为与损害后果要求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主要是指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是犯罪嫌疑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本案中受害人卖家经营的商品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5313.html -
了解详情
当时没有造成重伤,事后发展为重伤的,是否以重伤论处,則必须注意分析伤害行为与重伤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当时只造成轻伤,事后由于其他因素的介入造成重伤的,就不能把 规律的造成李某的重伤的结果,因而不能中断因果关系。在本案中,陶某应对李某的重伤结果负刑事责任,而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之规定,“已满十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210.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成为本罪的主体。(2)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 孙进虎的拦车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且被告人孙进虎上路拦车违反了交通法规,因此,被告人孙进虎应当对该交通事故承担责任。由于被告人孙进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155.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没有联系,即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就不构成过失共犯。总之,要构成过失共同犯罪,也必须符合刑法上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但是,这里应当注意 负次要责任,这也说明了被告人沈焕根的行为与被害人张明菊死亡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而被告人沈焕根的行为应当构成交通肇事罪,本案慈溪市人民法院的判决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313.html -
了解详情
分析如下证据:①呼市公安局呼公刑技(尸检)字(2008)第67号尸体检验报告书结论(见刑事侦查卷第二卷28-30页):证明被害人腿、背、腰部的损伤均系皮下出血或 《刑法》,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合乎规律的联系,一个人只对自己的危害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33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未实行的人应与实行的人共同对犯罪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对于第二种情况,即共谋共同实行犯罪,但有人已行,有人未行,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刑法界对这一问题存在 郁袁敏参与共谋对于余小林等人第一次顺利实施盗窃活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因果关系是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事实上郁袁敏在余小林等人的第一次盗窃活动后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81.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经公安局交巡警大队认定,朱某应负事故全部责任。 【分歧】 对于本案朱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无疑,但是对于行为人李某的 死亡之间也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行为人李某应当不构成犯罪。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评析】 首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045.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孙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孙某因琐事与他人发生纠纷,为泄愤竟在城市机动车道上加速驾驶汽车故意碰撞他人行使中的摩托车,致 ,叶某死亡的结果主要是由出租车造成的,如前所述,与孙某的行为并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不负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至于叶某死亡的结果,孙某是否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03.html -
了解详情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共同犯罪行为的组成部分,它们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因此各共同犯罪人都应对这种结果承担责任。当然,由于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 大小也不相同,因而对各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根据他们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大小和社会危害程度,依照刑法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来解决。 #p#副标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19.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其他因素的介入,损害结果就会顺乎自然地发生,从而表明了先行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如果并不具有使损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危险性,则无论先行行为是一 罪。如果丁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则其对丁之死亡仍然要负刑事责任。至于先行行为是否包括犯罪行为,有的学者认为先行行为不能包括犯罪行为。其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