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到案后能认罪、悔罪,并已退赔全部赃款,依法予以减轻处罚。法院遂以挪用公款罪判处被告人朱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一审判决后,被告人朱某没有上诉 期间,利用其负责管理单位账外资金的职务便利,单独或伙同他人,多次将单位公款划入个人股票账户,用于申购新股、进行股票交易等营利活动,共计65万余元,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2546.html -
了解详情
数额作为犯罪数额的结论,其观点未免失之偏颇。笔者以为,无论是从静态还是动态看,尽管公款是种类物,其存在和流动情况都是清晰可观的,因此科学界定同笔公款是 总数额,这一方面表明行为人主观恶性较浅,另一方面表明其挪用公款造成的社会危害较小,因此应将每次挪用公款后均归还的情形作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5854.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旧法旧原则的司法解释即当自行废止。因此,1998年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以后,1989年的《解答》就当 那些具有严重到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既然刑法并未将挪用非特定公物的行为予以犯罪化,那么就说明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未严重到应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18.html -
了解详情
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犯罪才能成立。 #p#副标题#e# 5.犯罪主体不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 证券营业部并非国有金融机构,罗某只是电脑操作员,并非从事公务的人员,不具有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资格。客观上,被告人罗某利用其进行股票清算交割工作的便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67.html -
了解详情
,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本案中的李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应该知道挪用公款的性质及后果,但他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即明知故犯,符合挪用公款 ,因此没有经过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只是由个别领导甚至是其中的少数领导违反决策程序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属于个人决定。李某未经其单位领导集体研究,私自将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617.html -
了解详情
杨均常到内江市检察院投案自首。二、控辩意见四川省内江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杨均常犯挪用公款罪向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杨均常及其辩护人辩称,杨均常的行为是单位 公款以借的方式给金玻公司使用,但该公司有被告人本人的股权,且被告人在出借公款后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内,从金玻公司领取了明显高于信用社贷款的利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609.html -
了解详情
的所有权。二者体现的所有权形式是不同的。 从主体上来看,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并包括国有公司 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犯罪才能成立。 5.犯罪主体不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915.html -
了解详情
中,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侵害是主要客体。本案中,吴某将10万元公款私自存放在家中意欲用于赌博,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且上述行为也 是挪的目的行为。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之间在犯罪构成中具有紧密地联系,特别在挪用公款罪的罪状建构中,目的行为的实施与否对于犯罪的认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最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61.html -
了解详情
占有公款目的的事例客观存在。如某国有公司工作人员李某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公司公款10万元挪为自己做生意使用,案发后本想及时归还,但他已向本公司一 八十三条的规定以贪污罪论,不免存在客观归罪之嫌。因为,从现实情况来看,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情况较为复杂,对此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行为人是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766.html -
了解详情
挪用公款罪的对象。如果是肯定的,那么陈某的行为就构成挪用公款罪。相反,其行为就不能构成犯罪。按照我国刑法384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 人员和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非国有金融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行为,依照刑法第38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由此可见,如果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8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