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犯罪之日”,是指犯罪成立之日,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之日。由于刑法对各种犯罪规定的构成要件不同,因而认定犯罪成立的标准也就不同。例如,对不以 在逃犯继续犯罪,还应包括二在逃犯长期在逃的状态以及由此造成的老百姓对司法机关办案的不良反映等恶劣社会影响。因此,与危害结果的认定相适应,本案追诉期限不应从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8907.html -
了解详情
恐惧,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对女性的身心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加严重。因此,应当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一定的伤害后果。 四、家庭暴力认定为何难 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其他方面 表示原谅的,可以不认定为家庭暴力,就如刑法对情节显著轻微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认定为犯罪一样。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法院网...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060.html -
了解详情
未遂,应当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被告人杜某构成聚众斗殴罪符合其犯罪构成要件,我们没有异议,但辩护人认为杜某构成未遂。第一,聚众斗殴罪与受贿罪、重婚罪等对合犯 逃离现场,充当“逃客”,没有实施任何与斗殴有关的行为。因此从实施行为来讲。 第三,从对犯罪结果所起的作用来看,杜某无疑所起作用微乎其微,起诉书指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439.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影响,只有当白天或深夜的客观情势影响到路面状况时才是考量因素,即时间最终还是要通过道路状况发生作用。因而,情节恶劣应从犯罪构成四大要件进行展开并限定, 只有准确把握立法意图,才能用足用好这一裁量权。危险驾驶者大多具有赔钱了事的不正常心态,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便对其危险驾驶行为处以罚金,使其在危害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1790.html -
了解详情
法规,造成一人死亡、一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负事故主要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且肇事后逃逸,应依法惩处。王友彬在犯罪后能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 多远或逃逸的时间有多久,也不论其逃逸后有何举动,均不影响对其逃逸行为性质的认定。因此,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后基于个人良心发现而返回现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432.html -
了解详情
这里的“犯罪之日”,是指犯罪成立之日,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之日。由于刑法对各种犯罪规定的构成要件不同,因而认定犯罪成立的标准也就不同。例如,对不以 在逃犯继续犯罪,还应包括二在逃犯长期在逃的状态以及由此造成的老百姓对司法机关办案的不良反映等恶劣社会影响。因此,与危害结果的认定相适应,本案追诉期限不应从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166.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情形的,可作无罪辩护:一、被告不具有犯罪主观要件。犯罪或由故意构成,或由过错构成。以故意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因被告不具有主观故意而不构成该故意 、刑法不认为是犯罪。如《刑法》第十三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为罪;《刑法》第十六条规定,因“不可抗力”或“不能预见”原因造成的危害行为不为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106.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种认定犯罪“质”的标准。一般适用于确定无形的、非物质性的损害后果。如损害国家声誉、玷污政府形象、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产生严重社会危害,以及对公民民主权利 标准。1.多次。行为人客观上表现多次实施同一行为,但单一行为构不成犯罪,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标准后,才构成犯罪。如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立案标准第二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76.html -
了解详情
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而实施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即共同行为应当属于同一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虽然这次乙是假借丙的名义干“私活”,但笔者认为不属于实行过 由此放任了危害后果的产生。故认识错误不影响对甲具有共同故意的认定。客观方面,乙干的“私活”,也是骗取出境证件,没有超出原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不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488.html -
了解详情
毁坏财物罪,从犯罪构成看,被告人放火侵害的对象虽然是他人财物,但是从放火的地点、环境看足以构成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因此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更符合放火罪的 没有造成周围房屋燃烧和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但并不影响放火罪的成立。判断行为人的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及公共安全,要结合行为人放火的时间是白天还是黑夜,地点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5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