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认识持希望或放任的心理态度,是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统一,而后者仅仅表明行为人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且情节轻微,不具备犯罪故意的 。一般情况下,偶然因果关系对量刑具有一定的影响。 法院根据被告人的主观罪过和客观行为,结合其具有的酌情从轻处罚情节,认定被告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190.html -
了解详情
入户抢劫的加重情节。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林某的行为符合抢夺罪的犯罪构成,应当以抢夺罪对被告人林某定罪量刑。本案中,被告人林某只是用杯子盛普通的 坚决反对在客观方面缺少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的主观归罪,也坚决反对实施危害行为时缺乏主观罪过的客观归罪。犯罪行为的构成,必须同时具备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014.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构成抢劫罪,至于得款到饭店吃饭的情况,不影响抢劫罪的成立,另一方面更证明了此类行为人劫得财物用于挥霍的一贯表现。 被告人等抢劫得逞后,再次要挟被害人等兑钱 杨的本意伤害,杨熙是在意识到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伤害(致死)罪。杨熙出于不同的犯罪故意,完成了两个独立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894.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对象可以是假冒伪劣产品,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 【评析】 根据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结合本案的具体案情,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行为比非法经营真品卷烟的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如果不累计计算真品卷烟和假冒伪劣卷烟的货值金额,可能会出现放纵犯罪的后果,影响刑罚的公正。例如,甲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656.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的内容。 关于量刑情节,有酌定情节和法定情节两种,具备法定情节一定可以对量刑有影响,如从轻、减轻、从重等,法定情节一般包括从犯、自首、立功等等;具备 ,但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以及家禽、牲畜等财产的安全,已构成投毒罪。 【法条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5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248.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是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三被告在犯罪中有共同的故意,只不过事前约定按所提供的资金明晰了所有关系,这并不足以影响共同故意的构成;且结伴一起实施犯罪 社会的危害后果,即便逐利过程中有一些分的行为,仍不足以改变其逐利的共同性和互助性,故就该类犯罪对社会的实际危害后果而言,其破坏力已与共同犯罪持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235.html -
了解详情
名誉、财产或其他法益所遭遇无他法可以避免之危难,所为行为,非属违法,但须衡量有关之对立法益及其危害程度之轻重,所保全之法益应显然较重于牺牲之法 可能有两种情形:一是阻却了违法性;二是存在违法性但阻却了责任。然而,按照我国的主客观相统一犯罪构成理论,行为具备构成要件或具有刑事违法性而不成立犯罪的情形是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677.html -
了解详情
公共安全罪。 笔者认为第三种意见较为可取,理由如下: 一、有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笔者认为这并不成立。所谓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产 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的标准。而不要求一定造成物质性的有形的犯罪结果。本案,王某从窗户伸进管子对童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693.html -
了解详情
? 一、刘某与张某对于抢劫罪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与单独犯罪一样,共同犯罪的成立仍以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为前提,刘某与张某的行为对于抢劫罪是否成立共同犯罪,关键 任务。断后只是一种目的,是双方明知,而张某采用何种方式达到断后的目的并不能影响两人主观上的故意。刘某与张某断后分工预谋,表明两人认识到自己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916.html -
了解详情
而形成的,明知自己和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并且明知共同的犯罪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本案中,刘有某在 其他共同犯罪人均成立既遂。本案中,何某等3人实施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而刘有某作为共同犯罪人之一,也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法院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