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被告人已将车子骑走后,即小偷盗窃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并已控制了车辆。2、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在开放式的公共场所盗窃案件既遂的标准之一,是以被盗物已 未遂,理由如下: 首先,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确认犯罪是否既遂,应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836.html -
了解详情
伙同他人盗包在先,因与徐某相识而将包放入坛中在后,对这两个行为应如何认定?二是被告人伍某是否具有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而第一个问题又是焦点中的焦点 阶段和犯罪既遂的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的情况。如前所述,伍某伙同他人共同实施盗窃行为,并已经构成了犯罪既遂,依既遂之后无中止的理论,伍某将挎包放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96.html -
了解详情
中被陈某抓住,张某使用暴力致陈某轻伤。 【分歧】 对张某与刘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以下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刑法》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盗窃罪 某则由共同盗窃转化为抢劫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与刘某构成共同盗窃罪,在实施盗窃行为中,张某使用暴力致陈某受伤,系属于共同犯罪的范畴,故其属于典型的转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916.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共同故意。显然本题中甲乙二人应认定为同时犯更为妥当。从这点来看两人应分别定罪量刑。另外在甲被抓住后,意味着甲的盗窃行为中断,乙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 为抢劫,甲是否也一起转化为抢劫呢?是值得商榷的,题中并未交代甲的主观意思如何?也无从知道甲是否具有抢劫的故意,不能看到题中说到后二人共同逃离现场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469.html -
了解详情
上海市确定的盗窃罪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2000元。 【争议】 对于该案中王某应予追究抢劫罪的刑事责任没有疑义,但是对于王某的盗窃行为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却存在分歧 同一案件由于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法官审判,得出不同的结果。如果对该案如何定罪量刑以案件管辖地的具体数额标准为依据,由于案件管辖地往往并不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14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观故意,目的仅是便于后来盗窃8只轮胎。前后两次抛下轮胎的地点相距100多公里,何某的辩解符合事理。但对何某这一行为如何定性却有较大争议:一 过轮胎,才能进行处分,至于占有的时间长短或占有后是否非法获利,并不影响非法占有的认定。认为何某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是混淆了非法占有与非法获利的不同。列车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795.html -
了解详情
张某见木已成舟,遂向儿子要过手机,据为己有。后案发,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如何对张某的行为定性,出现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已构成了盗窃罪 确实是在张某勾起其犯意后实施了盗窃行为,但仍是王某按照自己独立的意思表示前去实施的。王某实施盗窃的行为不被认定是犯罪,只是因为他不到法律规定的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725.html -
了解详情
某某在客观上有共同盗窃行为 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参加共同犯罪时,不论其分工如何,参与程度如何,所有共同犯罪人的 行为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不能孤立考查,应当将共同犯罪行为作为一个整体考查其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使共同犯罪中的直接行为人造成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51.html -
了解详情
整个作案过程中,利用了职务之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 属“监守自盗”之情形,付某只是以一般主体的身份参与彭某等人共同盗窃作案。从本案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对象和客体——窃取的财物和财物所有权来看,因其既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52.html -
了解详情
又到另一栋家属楼前,黎某放风,田某爬上二楼一家阳台,因门锁均未打开,盗窃未得逞。二人仍不甘心,攀窗进入隔壁一住户,无奈,此住户正装修,并无财物 一楼某住户盗窃时,被当场抓获。分歧意见:黎某、田某实施了盗窃行为,但多次盗窃均没有盗窃数额,能否认定为盗窃罪,本案存在两种意见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黎某和田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