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所讲的诈骗罪,是指犯罪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从本 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似乎“自愿”地把财物交给犯罪人的客观特征来看,我国刑法规定的诈骗行为人针对的应是自然人,而不是电脑或其他模拟人。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49.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甲的行为与盗窃罪构成的客体要求不符,所以不构成盗窃罪。笔者同意第二 。可是刑法未将所有权人侵害行政机关依行政法规扣押的财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所以,依罪刑法定原则,该行为不构成犯罪,对该行为只能按照行政法规给予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61.html -
了解详情
、人身自由权,勒索型绑架罪同时还侵犯了他人的合法财产权利。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犯罪的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 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20.html -
了解详情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 村民委员会人员,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符合受贿罪的主体要件。受贿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是直接故意。受贿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61.html -
了解详情
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又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对于现行《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前段规定的基本构成的抢劫罪,应以行为人是否抢劫到公私财物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 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犯罪中,行为人主观上是直接故意,其故意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783.html -
了解详情
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犯罪构成特征上。首先,客体特征不同。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而 学生们都在上晚自习。第三现场是在学校大门口,时间为放晚自习时,放学回去的学生很多,都属公共场所。 4、从被害人心态和具体情况分析。本案中行为人之一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812.html -
了解详情
有利于规范和打击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第266条之规定,诈骗罪是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而第224条规定的 的欺骗方法;行为人主观上都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都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骗取了公私财物等。但依据犯罪构成的理论,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仍有明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7318.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既遂的标准,指公司财物已被盗窃者实际占有或控制,即财物已 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五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第七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2944.html -
了解详情
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3、客体上不同。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四)与敲诈勒索罪的 条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强拿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1546.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犯罪 网络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正是由于网络诈骗犯罪可以不亲临现场的间接 的着手,也就是开始实施刑法分则的具体构成要件行为。判断它时,既要考虑法律规定的具体罪状,还要考虑实行行为的内容及形式。这个阶段的行为,通常是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2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