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犯罪行为目的是否都等同于犯罪结果目的呢?盗窃罪的窃取行为就是为了秘密获取他人财 物即犯罪结果与行为目的一致。而诈骗罪则不同,显然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的 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交付财产实现了行为人非法占有 他人财物的犯罪结果目的即交付财产与行为人取得财物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需要通过三个递进的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088.html -
了解详情
有时,被盗物虽已脱离被害人的暂时控制,但并未归于被告人的实际控制之下,被告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并未实现,有时,被盗物虽然表面已归于被害人实际控制,但被害人对 未遂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案出现了暂时的危害结果,即被告人将包及包内财物盗窃到手,但出现了暂时的危害结果并不意味着犯罪得逞。本案中法定的危害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900.html -
了解详情
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只是在索回王小辉在赌博中被骗取的赌资,其索要财物的对象特定、数额特定,不具备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客观上虽然他们采取了殴打等 。 第二种意见认为,三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理由是:三被告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虽然使用了暴力殴打的方法,逼使李民交出了数额较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319.html -
了解详情
陈某将手机给予王某,系犯罪完成后的行为,不影响本案定性,故陈某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明显的。 第二,陈某借用周某手机的行为,只是一种暂时性的 是时间性,抢劫暴力时间须在行为人着手实施抢劫过程中;二是空间性,行为人、受害人和财物须在同一空间。但当场并不意味着即时即刻,还存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延伸。本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143.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二款的规定:从事商品买卖、交易或者劳动服务的人,以暴力、胁迫使他人交出与合理价钱、费用相差不大的钱物,情节严重的,以强迫交易罪定罪处罚 刑法关于抢劫罪特征。被告与被害人之间的钱物交易行为既被告人的付款行为只不过是他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幌子,因为摩托车的价值明显高于交易的价格,二被告人强迫被害人交出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970.html -
了解详情
陈某将手机给予王某,系犯罪完成后的行为,不影响本案定性,故陈某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明显的。 第二,陈某借用周某手机的行为,只是一种暂时性的 是时间性,抢劫暴力时间须在行为人着手实施抢劫过程中;二是空间性,行为人、受害人和财物须在同一空间。但当场并不意味着即时即刻,还存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延伸。本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893.html -
了解详情
触犯不同的罪名。3、.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本案中李某为了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实施了两个犯罪行为,触犯了两个罪名。一是秘密窃取 ,除基于刑法的特别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应按盗窃罪外,也就是说除此之外,任何冒用他人信用卡使用的,都应按信用卡诈骗罪论处,不应按其他罪名论处。 作者:德兴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804.html -
了解详情
返回小弄堂,取走提包。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通过积极的作为方式,意图实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应当构成盗窃罪。 3.从犯罪对象来看,吴某的行为也构成盗窃罪 主张 ,才使王某最终失去了对提包的控制。因此,司机吴某秘密转移提包,使他人对自己的提包失去控制,其行为理当以盗窃罪定性。 综上,无论从主观方面来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18.html -
了解详情
有两点:(1)前者是采用公开或者秘密的行为,毁灭或损坏的方法,使财物全部或部分丧失价值或使用价值;而后者是采用秘密的隐藏或转移的方法,将他人 ,犯罪动机有多种多样,主要是泄愤报复、嫉妒他人或寻求刺激等等。盗窃罪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排除他人对财物的控制,犯罪动机一般为贪图利益。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795.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理由是王某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在实施犯罪时,虚张声势,明目张胆的高喊是谁把我的牛偷 为目的、采取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的方法,迫使刘某以默示方式心甘情愿地交付相关财物,其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以诈骗罪对王某定罪处罚。(黑龙江省桦南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2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