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学生家长的财物。文某、梁某实际上成了李某某实施诈骗犯罪的工具,李某某属于刑法理论上的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所谓间接正犯是指把一定的人作为工具 。当然,将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单独加以考察,一般认为教唆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而帮助行为则只是犯罪结果发生的条件而非原因。在间接正犯的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842.html -
了解详情
张存在间接故意。其非法行医行为与病患伤亡之间存在医学上的因果关系,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被告人作为黑诊所的经营者,以赢利为目的,在不具备任何医疗条件和医疗 1月7日在卫生局查处中因张抗拒执法、妨碍公务被行政拘留10天。 4、只要具备了刑法336条规定的情节,就构成犯罪,而造成就诊人死亡和残疾的后果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27.html -
了解详情
冒充军警人员本身并不足以使被害人产生精神强制,也就是说,冒充军警人员与被害人产生精神强制之间不具备前者引起后者的因果关系。因而,就构成要件而言,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构成 犯罪的从重或加重要件。刑法未规定军警人员抢劫从重或加重处罚,从保护军警的形象和声誉这一法益而言,就算可以认为是立法上的疏漏,但不应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97.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之一。但是, 司法解释和刑法理论对两罪中 “致人重伤、死亡” 的理解都存在巨大的不同, 这种理解上的差异集中反映在对强奸、 抢劫致人重伤 的可能而已, 即使把伤害行为后的其他行为均称为 “后续行为” , 这些行为充其量只起到使伤害行为致死可能的因果关系更加顺畅的作用, 易言之, 后续行为本 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3233.html -
了解详情
每个诈骗犯都企图使某些财物或财产性利益完全地为己所有,任意支配。同时应将刑法上的非法占有与非法占用区别开来。占用并非占有。非法占有侵犯了财产所有权的全部 实质的影响,或者说这种欺骗行为与事后发生的不能归还的结果之间不具有诈骗罪的手段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属于借款后的诚信瑕痴行为。 三、审查行为人有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852.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识别帐号和密码确认当事人,只要帐号和密码正确,即确认委托成立。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 ,也包括为他人所有。被其他股民 按照“时间优先”的原则低价收购行为盗卖的被害人股票,与行为人的盗卖行为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应当计算在盗窃数额内;行为人盗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0777.html -
了解详情
有错误,就不构成故意,仅构成过失。另一种是所谓责任说(此种学说多见于刑法学界),其主张区分故意和故意责任,认为对于违法性认识有错误时,是否应负故意 分裂成损害事实和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至于须有责任能力,大陆一般将之看成不言自明之事未纳入要件之中。 大陆法上的违法行为,逻辑地分成两个独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91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构成来定罪;而不能单纯以结果认定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否则将使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空置。 二、聚众斗殴过程中致人重伤,无法查清直接 认为,应该区别对待。对于无法查清直接加害人,并且无法查清共同加害人的,其他积极参加者行为与重伤或死亡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证据予以证明,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207.html -
了解详情
故定诈骗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王作富主编的刑法主张此学说。) 二、被告人在采取骗术获得被害人的银行卡及密码后,已完成对被害人银行存款非法的占有 客体、主观方面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在客观方面对两罪加以区别。客观方面可以由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94.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行为仅仅是一般的打赌行为,仅为娱乐消遣并无赢利的目的,而不应认定为《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上规定的赌博行为,故不应认定为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 (二) 与被告杨关明、郭伟和中间人胡德志是否真的能预见到伤害的结果?如果能预见,这种侵权的因果关系是怎样的?原告刘光海与被告杨关明、郭伟和中间人胡德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0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