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只需要直接根据刑法第232条的规定,判断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杀人行为、是否造成了杀人结果,二者之间是否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是否具有杀人故意, 杀人罪时,认定一个行为是不是暴力就是没有意义的。同样,刑法中的任何一个法条都没有套路贷概念,任何一个犯罪的成立都不以行为属于套路贷前提,即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2732.html -
了解详情
失职直接造成的,即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作为业务过失类犯罪的医疗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又较普通医疗事故更为严格和谨慎,因为由于该罪主体的范围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争议,在客观方面因为其专业性极强,并且,医疗事故在现实中具有多发性,在实践中如何把握刑法的介入界限往往是困扰司法人员的一个难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6392.html -
了解详情
下,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要求犯罪行为与职务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利用工作之便”不具有合法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公务活动,或者虽有合法经管公共财物的公务活动 利用工作之便理解为职务侵占罪的利用职务之便,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述,刑法修改后,职务侵占罪中所规定的利用职务之便的含义与利用工作之便的含义不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971.html -
了解详情
开放的空间,被告人应当明知被害人可能发生的危险性。被告人的抢劫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不中断的因果关系,其无论故意或过失均应对被害人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被告人的 严重情节,主观恶性深,犯罪后果特别严重,应予严惩。适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四)、(五)项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45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该案件的发生与对乔志良和本罪的指控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和连带关系。 法院认定的XXX“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前提条件是“社会闲散 组织”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4条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做了立法规定,在审判实践中,该“黑社会组织罪”一般具有四个特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983.html -
了解详情
,与张珍贵利用职务便利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二人非 利用职务便利的行为占据次要地位,故应以职务侵占定罪。在此次 共同犯罪中,二人缺一不可,作用相当, 有,其行为符合 刑法第271条第1款规定的职务侵占罪的特征,因此应认定为职务 侵占罪。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两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在本案中 的作用以及归案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198.html -
了解详情
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 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 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单独看邵先初、张勇的行为,由于其并未从共 同犯罪所得中分取具体数额的财物,并不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739.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二审的辩护人,经过阅卷后,认为被告人在担任局长期间所受现金中的15多万元不应作为受贿总额;而一审法院并没有对此笔被告人是否具有据为己有或是否用于公务活动的 关系的明知,即明知其职务行为与所得财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和对价性,他人给予财物是因其为之谋取利益或是期望通过其职务行为而从中获取利益;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03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导致该后果的发生;(2)该危害后果是否刑法所保护的对象;(3)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危害 的,才应当承认存在未遂。根据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1000元至3000元为起点;敲诈勒索公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595.html -
了解详情
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复邓某。2007年7月15日晚上7时许,王某在河边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邓某一个人在河边打电话,而且样子看起来非常开心,王某顿时想到邓某 某推入河中的行为。此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虽然邓某将王某推入河中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是有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邓某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0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