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和客观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被害人处于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的状态与行为人所采取的其他方法必须具备直接的因果关系。在犯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同时具备的情况 而非充分条件。因此,认定被告人林某为入户抢劫,不仅牵强,也不符合刑法中罪刑法定的原则。所以说,笔者认为,在第一种意见中认定被告人林某构成入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014.html -
了解详情
跳入虾塘中溺水死亡,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被害人曾传炳的死亡与上诉人杜启彬、陈绍富的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原审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认定上诉人杜 采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之规定,判决如下:1、撤销福建省连江县人民法院(200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79.html -
了解详情
意图,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社会对刘某人格评价降低。刘某在崔某的散布行为七个月后服毒,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不能对刘某在人格受到贬损后作出反应(即服毒后果)时间延续的合理性予以苛求。因此刘某服毒也应视为情节严重,崔某主要目的在于侮辱刘某,贬损其人格,诽谤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48.html -
了解详情
人仍以聚众斗殴罪定罪处罚。主要理由是:1.这种处理符合共同犯罪理论。根据刑法第25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在主观方面, 发生的重伤、死亡结果可能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人的行为之间构成密切的因果关系,但是并不能说重伤、死亡的结果与其他共同犯罪人无关,只是他们对危害结果的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787.html -
了解详情
教授的观点,认为数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性,以致这些行为被整体的加以看待,并都与受害人损害事实之间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处理本案的 由程啸撰写) [5]在这个方面,德国的一些制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与我国的极大的不同之处。比如德国刑法关于不作为犯罪的规定方面,德国人认为如果看到有人落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838.html -
了解详情
教授的观点,认为数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性,以致这些行为被整体的加以看待,并都与受害人损害事实之间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处理本案的 由程啸撰写) [5]在这个方面,德国的一些制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与我国的极大的不同之处。比如德国刑法关于不作为犯罪的规定方面,德国人认为如果看到有人落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982.html -
了解详情
到数额的。 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①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 操控、杠杆程度、亏损资金流向等方面来争取认定为不是欺诈行为,不具有亏损上的因果关系。争取认定为违规炒作、过度投机、价格操纵等违规商业欺诈行为而非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6099.html -
了解详情
材料,依法会见了被告人某某某,刚才又参加了法庭调查和审理,现已对本案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发表辩护意见如下:一、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某某某有严重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 才完成的签字工作。二、被告人某某某的签字行为与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系。1、构成本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909.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院围墙外服毒自杀。其后经侦查查明张xx所述属实。争议要点: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玩忽职守罪。裁判理由:被告人作为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诉讼中依照法定 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玩忽职守行为,客观上出现的当事人自杀的结果与其履行职务行为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必然因果关系。且被告人对张xx夫妇自杀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950.html -
了解详情
部分犯罪人执意要把犯罪进行到底,部分自动放弃犯罪的人具备何种条件才能具有“有效性”?对此,我国刑法理论界有五种不同的观点。第一,整体中止论。该观点认为,既然 如果个别共犯以自己消极或者积极行为确实已切断自己以前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即使共同犯罪的危害结果最后由其他共犯促成发生,亦能成立中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1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