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行为人故意实施危害行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对于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多大的危害结果,波及多少犯罪对象,认识处于不确定状态,属于对危害结果范围认识 过程的全局考量。两次盗窃活动中四人基于概括的故意,行为的时间、地点具有连续性,构成刑法上的连续犯,虽然杨永涛没有直接参加第二次盗窃,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7671.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认定,白某、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盗窃罪。遂判决:王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 得以非法占有,系王某和白某二人的合力才得以完成,每个行为人的犯罪故意都指向共同的危害结果,每个人的犯罪行为都对犯罪结果具有原因力,所以王某应当对白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5007.html -
了解详情
电信诈骗案件中,诈骗金额、被害人人数、诈骗次数、诈骗手段、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都会影响被告人的量刑。本案中,14名被告人在境外集中居住于别墅内,共同 黄华明知他人进行电信诈骗,仍结伙对涉案诈骗款项实施取款并转移,致使被害人被骗款项无法追回,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诈骗数额应当按照共同取款数额计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967.html -
了解详情
电信诈骗案件中,诈骗金额、被害人人数、诈骗次数、诈骗手段、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都会影响被告人的量刑。本案中,14名被告人在境外集中居住于别墅内,共同 黄华明知他人进行电信诈骗,仍结伙对涉案诈骗款项实施取款并转移,致使被害人被骗款项无法追回,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诈骗数额应当按照共同取款数额计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093.html -
了解详情
许某在客观上实施了冒充公安人员进行抓赌的行为,但其主观上并无冒充公安人员的主观故意,致使主客观不一致,根据我国刑法犯罪构成中主客观一致原则,不应认定被告人许某 及我国法律规定,提出以下辩护意见,望合议庭采纳:一、上诉人许某犯罪情节较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较小。1、因许X是在2012年6月份被开发区公安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3669.html -
了解详情
“逃离事故现场”。 一,关于是否“明知”:对认识因素的考察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也可能影响定罪(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为行文方便,笔者侧重于对“逃逸”作为量刑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887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不良记录。 五、A因为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实施的行为构成犯罪,主观恶性相对较浅。 综合以上,恳请对A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附:相似犯罪事实 不满二小时或者直接影响范围不满五万(用户×小时)的;(四)造成网间通信严重障碍,一日内累计二小时以上不满十二小时的; (五)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6244.html -
了解详情
上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构成“入户抢劫”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犯罪,其中部分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 残忍、情节及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外,一般只对共同抢劫犯罪中作用最突出、罪行最严重的那名主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2472.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法,强行索要公民私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第274条、第65条第1款 已交付了部分现金,张方龙等人并非使用欺骗的方式取得财物,因而他的行为不属于诈骗罪,其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四、结语 碰瓷是旧社会市井无赖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039.html -
了解详情
。这对完善我国刑法、有效降低强奸罪的犯罪率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现行强奸罪的规定基本是从1979年刑法中沿用下来的。因此,必定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然而 的同时,在当前立法状态下也应该采取一定的应急措施来保护男性的性权利,如果侵害行为符合相应的犯罪构成可以按照“故意伤害罪”、“猥亵儿童罪”、“侮辱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5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