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犯罪进行到底,部分自动放弃犯罪的人具备何种条件才能具有“有效性”?对此,我国刑法理论界有五种不同的观点。第一,整体中止论。该观点认为,既然共同犯罪行为 如果个别共犯以自己消极或者积极行为确实已切断自己以前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即使共同犯罪的危害结果最后由其他共犯促成发生,亦能成立中止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129.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本案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辩护人认为被告人夏某某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对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进行了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 关系的中断,令行为人对结果负刑事责任起码需要两个条件:(1)客观有因果关系;(2)主观有过错。就本案而言,被告人夏某某均不符合以上两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621.html -
了解详情
李某抢救无效死亡的严重后果,涉嫌交通肇事罪,应予批准逮捕。理由是:根据刑法第133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是导致事故发生的违章,而是事故发生后的违章,该违章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没有因果关系,不能简单引用司法解释认定何构成交通肇事罪。 同时也不能依据“交通运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551.html -
了解详情
并非为法律所明令禁止的,即行为没有违法性,且与其后发生的事故没有法律上的必然因果关系,在庄敏离开汽车后,对刘永平私自启动驾驶汽车这一行为,庄 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法律构成要件,依法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四川省金堂县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247.html -
了解详情
。本案中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就是王某的行为与被害人陈某某的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被害人陈某某死亡的结果虽然不具有必然性,因为轻推的行为也有可能不至于那么 也有可能,但是在本案中,确实由于被告人王某的行为造成的,这符合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王某主观上虽无伤害的故意,但对自己行为可能造成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696.html -
了解详情
】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这种过失包含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因此,在刑法的众多罪中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有出于过失的行为,有损害,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一般便可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结合本案来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623.html -
了解详情
减轻处罚。归案后认罪态度好,积极退赃,可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之规定,法院 的行为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危害结果,各共犯人的行为于危害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共同行为应当属于同一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共同犯罪行为是一个有机整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209.html -
了解详情
减轻处罚。归案后认罪态度好,积极退赃,可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之规定,法院 的行为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危害结果,各共犯人的行为于危害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共同行为应当属于同一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共同犯罪行为是一个有机整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86.html -
了解详情
受害人李某抢救无效死亡的严重后果,涉嫌交通肇事罪,应予批准逮捕。理由是: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交通肇事罪必须有违章行为,且违章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犯罪嫌疑人承担的事故责任及危害后果大小来确定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296.html -
了解详情
而致人死亡,对其只能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裁量刑罚。 第二种意见认为,刑法之所以规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加重处罚,其用意是在督促肇事者及时救助伤者,而 义务,其次才是接受法律追究的义务。就两种义务的重要性而言,显然是前者大于后者。(2)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来看,肇事者的不作为与死亡结果具有刑法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