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钱出来,有我一份,我正好缺钱用。这种主观心理上的联系,已体现了共同犯罪者之间危害社会目的性的一致。这种共同意思的联系在刑法实践中既可通过明示的方式,又 时或者在实行犯罪过程中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共同犯罪。认定犯罪的性质应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在本案中,彭甲和彭乙的行为便属于这一种形式,即事前无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14.html -
了解详情
能满足两个犯罪构成的要求。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构成是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诸要件的统一,仅以犯罪构成的某一要件作为区分数罪与一罪 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换言之,行为人必须出于数个犯罪故意或过失,侵犯了数个直接犯罪客体,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才能成为数罪。本案中,李某虽然实施了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01.html -
了解详情
没能预见到他人死亡的结果,区别在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否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如果当时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则属疏忽大意的过失, 致人死亡罪。 #p#副标题#e#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和过失的区别是: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88.html -
了解详情
被绑架为由,向其家中索款5万元。1月9日,朱某找到姐姐张某,谎称其和鹿某绑架了一人,为便于要钱,要求用张某的身份证办理一张银行信用卡。 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首先,按照我国刑法理论,从犯罪构成要件来看,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各犯罪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83.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我国刑法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形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只是共同犯罪人存在认识上的错误,而所谓共同犯罪人的认识错误,是指某个 和行为分别定罪。虽然上述两种观点在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上有争议,但都认为应当按照个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分别定罪处罚。 #p#副标题#e# 具体到本案中,首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67.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法,创造出该人的罪过。它否认故意和过失是罪过的形式,认为确定行为人是否有罪过的依据不是查明其行为中有无犯罪构成,而是法院对其行为所 能预见,甲只负伤害罪责,不负伤害致死罪责。 #p#副标题#e# 所谓能预见,就是根据犯罪时主客观的具体情况,行为人能够预见其结果,也就是刑法要求行为人应当预见的。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35.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部分; #p#副标题#e# ⒉撤销一审判决中对被告人宋某、许某的量刑部分;⒊以故意杀人罪分别判处上诉人宋某、许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将 故意构成的。例如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故意,只要行为人认识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不特定的多人伤亡和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尽管其认识是概括的,尚不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57.html -
了解详情
当然不构成杀人罪连续犯的组成部分。连续意图的这一特性,是由连续意图与具体犯罪故意的基本关系即主从关系决定的。 #p#副标题#e# (2)连续意图的形成连续意图 连续犯罪的意图,都不能构成连续犯,只能成立其他犯罪形态。犯罪的连续意图和犯罪行为的连续状态,对于认定连续犯的成立,具有不可分离的同等重要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56.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但现今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并不限于刑法(包括单行刑法和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明文规定的义务,而且也应当包括民法、经济法、婚姻法 又不可一概而论,而要具体分析。犯罪行为能否引起作为义务,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成立之特殊条件 #p#副标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53.html -
了解详情
其外延比非法占有的概念要大。非法占有实际是犯罪的目的,它是犯罪故意的组成部分,而对危害行为的认识和对行为所产生后果的希望或者放任的心态也属犯罪 目标并参与盗窃。在整个盗窃过程中,被告人江某虽然没有明确的自己非法占有摩托车的故意,事后也没有参与分赃,但是他希望其他共同犯罪人能够窃取并非法占有摩托车,而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