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辞职行为的效力问题 辞职是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法律行为,我国劳动法和新出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均规定,用人单位采取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 此类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比,体现了我国劳动立法对于劳动者权益的特殊保护。 二、关于是否超过仲裁时效的问题 由于双方依然存在着劳动合同关系,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543.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还能得到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和单位协商预付了二次手术费才解除劳动合同,要不就不解除劳动关系。 四、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区别 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 ,两者赔偿额完全一样。所以,在有些案件中,因即没有劳动合同也没有任何社保、无法区分是否属于劳动关系的情况下,伤者及其家属在选择是按照工伤程序来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331.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中,法律规定劳动者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预告解除,根据第三十八条规定即时解除,也可根据第三十六条 员工若以不辞而别的方式离职,不符合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者行使解除权的规定,应当认定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同意,都会发生解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795.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者选择,按其意愿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订立合同时可书面征询劳动者意见,若其要求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保留劳动者同意的书面证据,避免 等书面证据,以证明劳动者是否依法行使了合同解除权。对劳动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在劳动合同约定期限届满前或约定工作任务完成前解除劳动合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5719.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可按规章制度认定其属于严重违纪。构成严重违纪的,单位可解除劳动关系。但是对于弄虚作假请病假或病假期间在外兼职或者外出旅游的,不仅属于旷工,而且属于严重 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603.html -
了解详情
T|T核心提示:企业管理不能把手莫伸得太长,如果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则该规章制度应当经过法院的依法审查。本文载《最高 日裁决驳回张建明的全部仲裁请求。本案一审的争议焦点是:被告京隆公司解除与原告张建明的劳动合同是否有合法依据。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用人单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259.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获得民事伤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根据所在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统筹,由经办机构或者所在单位补足差额部分。据此,被告应先取得民事赔偿,在 ,故双方的劳动关系于劳动合同到期时在事实上已经终止。按照规定,用人单位须向被告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统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747.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获得民事伤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根据所在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统筹,由经办机构或者所在单位补足差额部分。据此,被告应先取得民事赔偿,在 ,故双方的劳动关系于劳动合同到期时在事实上已经终止。按照规定,用人单位须向被告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统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746.html -
了解详情
X辞职行为的效力问题 辞职是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法律行为,我国劳动法和新出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均规定,用人单位采取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 此类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比,体现了我国劳动立法对于劳动者权益的特殊保护。 二、关于是否超过仲裁时效的问题 由于双方依然存在着劳动合同关系,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216.html -
了解详情
欺诈,原告不能据此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据此,判决原告继续履行与被告之间的劳动合同。 评析 1、劳动者的婚姻状况是否属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 提供了借口,从而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此,用人单位不能仅以劳动者不诚实,而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4、法官余思。透视双方当事人的表面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44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