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从而得以抢掠财物的故意,而只是出于追求刺激、寻衅滋事的故意,与其后实施的占有被害人财物的行为没有主观和客观上的联系,所以本案仍应定抢夺罪。这与 。本案显然不属于该种情况。总之,被告人蒲某出于两种主观故意——寻求刺激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客观上先后实施了两种行为——寻衅滋事和抢夺,我们不能无限联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467.html -
了解详情
得赃款的处分。因此,被告人魏某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主体身份——个人,主观方面——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方面——骗取政府贴息,客体——他人财产权利,既符合诈骗罪的犯罪 明文规定该罪有单位犯罪主体的,单位才可以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如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 本案中魏某作为单位负责人,为单位的利益,以单位的名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40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成立有其独特的逻辑结构,表现为特定行为的承继关系,即行为人以非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了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 结果行为双重行为的观点,是不符合一般诈骗罪成立的基本理论的。行为人在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实施欺诈陈述性行为,从而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数额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388.html -
了解详情
、完好具有看管与保护的权力。另一方面是主管公共财物的便利。即有权决定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公共财物。 被告人曾某在担任安福县汽车站站长时,在晚 财务科结帐,套取资金共计236317.90元据为己有,显然构成贪污罪。 贪污犯罪中,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是通过不同的具体行为方法和表现形式来进行的。按照中国现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02.html -
了解详情
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上刘某采取了秘密窃取的手段,违背江某的意愿,非法将卡内资金转为自己的控制之下。江某将卡插入ATM机中并输入了正确的 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三、本案被告人刘某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88.html -
了解详情
该车,被告人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我国《刑法》第264条盗窃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被告人以非法占有钱财为目的,秘密行窃,在窃得财物后迅速逃离现场,虽然作案后旋即被 所有公的侵犯,盗窃行为人通过其所实施的盗窃行为,使公私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失去了对公私财物的合法控制,才能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 控制说认为应以盗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034.html -
了解详情
、完好具有看管与保护的权力。另一方面是主管公共财物的便利。即有权决定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公共财物。 被告人曾某在担任安福县汽车站站长时,在晚 财务科结帐,套取资金共计236317.90元据为己有,显然构成贪污罪。 贪污犯罪中,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是通过不同的具体行为方法和表现形式来进行的。按照中国现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972.html -
了解详情
了盗窃罪,且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因为,小偷盗取他人欠条的行为目的就是意图非法占有他人钱财,但欠条只是债权凭证,只起证明债权存在的作用,本身并不是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特别在盗窃他人欠条的过程中就是希望通过与欠条债务人交易而非法占有欠条债权所包含财产中一部分的所有权;李某虽然事先不知道小偷盗窃欠条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108.html -
了解详情
,与他人达成协议的着眼点不在于协议本身的履行,而在对协议标的物的不法占有。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通过欺骗或隐瞒等手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 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本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769.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而应该认定为侵占罪。因为,就整个犯罪事实而言,这笔款项已经被张某事前占有,而在实施诈骗前,虽然遭到假抢劫,这笔款项仍然在张某的控制和占有之下, 完全赞同。首先,从整体而言,虽然本案系张某一手导演的骗局,但是其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自己保管的王某这30万元现金,不论该笔现金是否特定化,只要通过该骗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1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