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从犯罪的容观方面进行考察。侵占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不作为的行为,即行为人不履行退还或交出所持有的他人财物,而盗窃行为则走一种积极的作为行为,即行为人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本案张某、杨某的行为与后者完全相符,故应定盗窃罪。 #p#副标题#e# 作者:祝冰地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62.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将寻衅滋事罪归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而敲诈勒索罪的行为和寻衅滋事中强拿硬要他人财物的行为的指向虽然都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但是,敲诈勒索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实现其犯罪目的的一种手段,所以《刑法》将敲诈勒索罪归入侵犯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740.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种意见认为,三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理由是:三被告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虽然使用了暴力殴打的方法,逼使李君交出了数额较 ,客观上都可以使用威胁的方法,侵犯的客体都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物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或其他权益),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两者的不同点:1.抢劫罪只能暴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734.html -
了解详情
,只要通过其一定的语言或动作在客观上足以认定其具有拒不退还或交出的意思,就表明其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志已经很坚定,在客观上又确实剥夺了他人对 财产权益得到有效的刑法保护。而且这种做法也会在极大程度上助长或纵容不法分子大肆侵占他人财产犯罪的发生,从而在根本上与刑法、刑事诉讼法惩治犯罪,保护国家、集体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39.html -
了解详情
、胡某某构成盗窃罪,理由同上。由于赵某主观上是为了打垮竞争对手,而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实际也并未分赃,不构成盗窃罪的共犯。第三种意见是: 向其传授。行为人实施传授犯罪方法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报复社会,有的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但只有具有传授犯罪方法的故意,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37.html -
了解详情
为名骗取80.7万元,被朱某挥霍殆尽。 检察院提起公诉,认为被告人朱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的手段骗取数额特别巨大的公私财物,其行为构成 他人财物的目的。因此,考察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认定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 #p#副标题#e# 对行为人的主观目的的判断,通常从以下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550.html -
了解详情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本案中,张某为该乡副乡长,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冒领 特征。 #p#副标题#e# 综上,笔者认为,张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代领他人工资福利据为己有的行为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24.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作出司法推定。结合本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郁某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本案中,郁某在与甲 标的处置也必然有所不同。郁某虽然未像其他诈骗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用以挥霍,或者从事非法活动、偿还债务、携款逃匿等,而是将骗得的郁金香种球用于经营。但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069.html -
了解详情
。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诈骗罪和盗窃罪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两种侵犯他人财产权利的犯罪,有时候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着一些近似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 或合法占有者产生错觉和信任感,自愿、主动将财物交付诈骗行为人,从而使行为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诈骗罪与盗窃罪不易区分的情形,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959.html -
了解详情
取乐以填补内心的空虚;而抢劫罪主观方面虽也是故意,但犯罪的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 #p#副标题#e# 一般来说,抢劫罪与寻衅滋事罪容易区分,实践中易混淆之 的手段强行要求归桔柑等为自己购买香烟等物,其主观目的不是抢劫他人钱财,而是出于寻衅滋事,在学生面前耍威风占便宜,以强凌弱的心态。 2、从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8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