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共同犯罪的特殊性,表现在各个行为人的犯罪故意与犯罪行为的“共同”这一点上。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相互配合,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每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这个整体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但是,在多人实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925.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案例要旨: 《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 熙来收受唐肖林所送8万美元与其同意大连驻深办划转大连国际公司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审判决未认定薄熙来批示请于幼军支持“大连大厦”建设一事为谋利事项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038.html -
了解详情
随意”的意思就是任意,不加任何控制地。由于寻衅滋事罪是从79刑法规定的流氓罪中分离出来,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两者相联系,尤其是对随意 指双方发生纠纷后,一方随意殴打他人。认识这一行为类型的关键在于从一般人的认识来进行因果关系的判断。也就是说,所谓事出有因,是指一般人可以按照犯罪人的心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164.html -
了解详情
;在发生危害结果的场合下,共同犯罪行为是危害结果发生的统一原因,各个共同犯罪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在本案中,"被告人朱斌、朱宗锋与朱爱军等人在 犯分为(共同)正犯、教唆犯与帮助犯,并称教唆犯、帮助犯为共犯(狭义)。关于共犯和正犯的区别,刑法上有多种学说。如主观说和客观说,扩张的正犯概念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223.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辩解也无证据支持,不予采信。五、定案结论某市新区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7第二款、第三款之规定,作出如下判决:被告人王某犯帮助伪造证据 财产受损就有了直接的因果关系。即法院错误地相信了王某伪造的证据,而“自愿” 地处分了他人财物,将其归于王某所有(法律意义上的)。如果法院无权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973.html -
了解详情
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与一般诈骗有着性质上的差异,但其本质上仍是诈骗,其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手段上的相对特定,它与诈骗罪之间是特别与一般的关系。 了损失,四是其行为与犯罪结果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以黄合同作骗10.8万元来认定其犯罪数额而非8200元,不仅突出了刑法保护公私财产不受非法侵害的价值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695.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关系的错误。对于具体的事实错误,存在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两种学说。基于具体符合说存在诸多缺陷,目前我国刑法理论基本持法定符合说。 故意的既遂犯。结合本案来看,甲某主观上具有伤害的故意,客观上有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最终也导致他人轻伤的危害结果,尽管其对象认识错误,将丙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286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和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3、主观方面,张某某之前并不认识被害人,不具备预见其患有心脏病的能力,更不具备预见其病发死亡的能力,即主观上不存在过失;4、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属于刑法规定的意外事件,即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545.html -
了解详情
加上,就连公司的经理、主管等高级管理人员都带头参与,公司老板更是听之任之,放纵了犯罪行为的发生,造成了集体犯罪。并且被告人陈某也供述称,在这种环境下,基本上没有人做得到不为客户多加润滑油牟私利。这之间有刑法上的直接因果关系。据刑法理论,受害人存在过错,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被告人的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5999.html -
了解详情
绑架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中,包含着两个前后相接、具有因果联系的行为:前一个行为是以暴力、威胁或者麻醉等方法强行劫持他人,即非法控制他人;后一个行为是以被 下通过非法控制被害人强行要求其履行合同义务,因而对该行为不存在着刑法上的否定评价,只应对其非法控制被害人的第一个行为作出刑法上的否定评价;而绑架罪的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3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