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后,不敢苟同,认为赖某的行为应属抢劫既遂,理由如下:根据我国《刑法》第24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整体的组成部分;在发生了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各共犯人的行为作为一个整体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由此也可以认定各共犯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都具有具有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119.html -
了解详情
须理请下面几个问题。 一、林某对刘某的死是否具有主观过错。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 医学上的死亡原因不详,且没有法医鉴定结论。因此,对死者死亡与被告的行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这个问题,只能根据生活常识和逻辑推理来分析。由于刘某是80岁的老人,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852.html -
了解详情
以中止犯论处。 第三种意见认为:孙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因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中止以彻底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为必要条件,中止犯罪者如果 行为从共同犯罪中游离出来,同时也就必然意味着割断了该人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的因果关系,否定了该人犯意与共同犯罪故意之间的联系。根据共同实行犯部分行为全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823.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要件,并且两者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应该说被告人苏德喜的行为是完全符合玩忽职守罪的要件,构成玩忽职守罪当无异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566.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对象,并没有直接参与,但他确已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必须受到制裁。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其要件是:必须 的犯罪目标,各自的犯罪行为,都是整个犯罪的必要组成部分,都与犯罪结果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即知道自己是同别人一起互相配合,实施犯罪。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515.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依据。所以,赵某死亡结果的出现与二被告人将其遗弃家中不予救助并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只是加速其死亡的进程。由此可见,李淑芳、赵云启不能被认定 会最终被赵云启打倒摔伤头部死亡,此伤害结果与二被告人的共同故意伤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主观上,二人完全能够认识到行为可能会造成被害人身体健康的伤害,但仍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698.html -
了解详情
是须一方得到利益,二是须他方受到损失,三是得到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四是利益的获得没有合法的根据。在适用不当得利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 的行为特征,虽然这种冒用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但是刑法已经单独地将这种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规定为信用卡诈骗罪,依据特别法条和普通法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56.html -
了解详情
月3日抢劫的同案犯,并经公安机关查证属实,并依法追究。 [评析] 我国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 中是否确实起到了协助作用。这种协助作用一般是协助行为与警方的抓捕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包括经当场指认、辨认同案犯而抓获的;带领公安人员前往抓获的;以及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22.html -
了解详情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而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行为,过失行为与结果在刑法上存在着因果关系,这是确定过失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在主观方面只能是由于过失 岳某伤害女友构成故意伤害罪。前述已阐明,女友的受伤和岳某的伤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是不容置疑的,其行为的定性关键是看其主观故意。结合本案,岳某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739.html -
了解详情
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的后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本案中,被告人汪某应当预见到矿区内可能有人员出入,倒车时有观察的义务 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9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