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虚假意图并不能对抗善意受让人李某,因此,当二人达成买卖合意时就应视该口头合同生效,再根据民法上的简易交付原则,由于李某试机时,已在事实上占有了该手机,那么 交给王某拔手机卡的行为并不是刑法意义上对手机进行处分的行为,并且根据刑法上的占有理论,此时手机的占有者仍是李某。因此,当王某趁李某掏钱不备之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131.html -
了解详情
登记,取得权利证书,安全上路行驶,全面享有和行使车辆物权,达到买受人能合法占有、使用、处分、收益车辆的合同目的。而涉案车辆因发动机号、证不相一致 ,即机动车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现实中,由于机动车抵押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为了保障车辆的安全和抵押权人的权利,需要办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4053.html -
了解详情
见代理行为? [ 分析意见 ]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是指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 的授权就与第三人签订了合同;( 2 )合同的相对人在主观上必须是善意的、无过错的。表见代理最重的特征就是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行为人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894.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支持了母亲于世华的观点。 法官确认产权无事实法律依据专家产权虽无但仍可索要房款 “由于目前争议的房屋产权已依法归善意第三人所有。因此,胡彦明要求法院确认其一家三口在上述房屋中占有产权的诉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庭审结束后,负责审理此案的法官向记者表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4884.html -
了解详情
是小雯作为老王的女儿卖房的行为已构成表见代理,自己在购房中是完全善意的。最终,法院还是驳回了冯女士的诉请,小雯应返还冯女士购房款55万元。【 法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九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9917.html -
了解详情
讼争房屋的所有权。原告所述买房行为因其未办理产权预告登记,依法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被告刘立未进行书面答辩。一审法院查明2002年12月31日, 申报债权。讼争房屋出卖给被上诉人刘立后,被上诉人刘立已经支付全部购房款,并实际占有使用讼争房屋至今。二审法院查明的其他事实与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相同。二审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853.html -
了解详情
问于第二种意见,实践中仅供参考。(三)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 骗取等手段,但财物是否先已为其持有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而后者则必先正当、善意、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财物,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行为不必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079.html -
了解详情
了三十日或透支超过规定限额的,按日息15%计算。 我国《刑法》第196条规定的恶意透支行为,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本案中,余某的行为并不是想先用后还,善意透支,而是在明知自己无偿还能力的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885.html -
了解详情
:(略)以上一方财产所得另一方无权以“夫妻共同财产”为由主张分割,完全由取得一方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行使完全财产所有权。基于一方名义购得的财产所附权利义务 不承担连带责任,并保证债权人在知悉此事实前提下出借财物,否则,若由于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原因,致使非借款借物一方承担连带责任时,出借方应按另一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608.html -
了解详情
负有连带责任;(3)分居时的财产制为分别财产制,以杜绝对外交易的困扰,保护善意第三人;(4)法律上的夫妻扶养及子女抚养义务不能免除;(5)关于未成年子女的 双方事有平等的同居权利,一方不得违背对方意志。 二、分居期问家庭财产的临时占有使用及处分。 ★明确现有财产的归属(可选) 1、分居期同,现在住房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6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