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主观方面来看。前者是以签订、履行合同为名,从而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根本不具有把财物骗到手后,再归还或拟对等履行的打算;后者虽有欺诈 、作抵押,或者通过签订合同,骗得钱财后,一走了之,逃匿他处,挥霍钱财,进行非法活动;后者则将签订合同取得的货物进行加工、销售,或者把签订合同获得的资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131.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根据刑法253条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邮件盗窃财物的,作为从重处罚情节,还需要证明其特殊身份。 二、主观方面的证据 1、 营业人员等证人的证言,以及从上述证人处提取的赃物,可以侧面证明嫌犯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4)收集嫌犯前科劣迹、社会生活经验、履历方面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512.html -
了解详情
被盗财物作为交换条件向被害人索要现金的行为符合以威胁他人为手段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的特征,构成敲诈勒索罪。由于索要现金未果,故应认定为敲诈勒索未遂。 第二种意见认为, 被告人张某应认定为实施了两个独立的行为,第一个行为是以秘密窃取的方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第二个行为则是以所窃取的财物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377.html -
了解详情
车辆亦不归还欠款,王某为讨回车辆和追讨欠款,将华普车开回自己家中。被告人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因此不构成犯罪,应予以释放。华普车经鉴定价值4万8千元部分占有不能,不符合盗窃罪的主客观要件,盗窃罪不能成立。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王某非法占有为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751.html -
了解详情
五:本案受害人存在重大过错。本案的受害人都曾经试图通过中间人、经手人获取这样那样的“非法利益”。他们或者是在子女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院校的的情况下,企图通过非法的 间接故意都不能构成本罪。本案上诉人张峰没有犯罪的主观故意,也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更没有实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从犯罪构成要件上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520.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的心理状态。 行为人是明知自己没有履行能力而虚构、隐瞒事实真相,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还是有部分履行能力,用夸大自己履约能力的方法,先获得对方 为合同诈骗;反之,如行为人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行为,坐等对方履约,等获取非法利益后,对对方的正当请求予以搪塞、推托,甚至携款物逃匿,应认定为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36.html -
了解详情
其行为特征在于两个当场:当场采取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麻醉等其他方式使被害人不知或不能反抗和当场劫取财物,其侵犯的客体是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从刘某的行为来看,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是其犯罪目的,而其采取的手段是利用男性的生理弱点(生殖器突然被摸、捏、碰撞,会出现短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420.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符合贪污罪的犯罪主体要求,客观上利用了投递邮件的职务便利侵吞了他人钻戒,且钻戒价值6000元,在贪污罪的起算点之内。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 拆开邮件,在邮件所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拿走了价值6000元的钻戒占为己有,既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也有秘密窃取的客观表现,亦非法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057.html -
了解详情
的电话答复》(以下简称《电话答复》)及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又向索还钱财的受骗者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种意见为诈骗罪,郭某等六人故意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致使对方输赌从而取得财物,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隐瞒了事实真相,其行为完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087.html -
了解详情
昌平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崔涛、田彬、杜林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方法勒索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 三被告人的供 逆行之机正面撞击造成交通事故,因车速不快,车辆损坏较轻,被告人主观上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其行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安全的现实可能性小,不宜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6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