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第61条的规定,对于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而无效的民事行为,其效果是: 1、如果这类行为所约定的义务尚未履行,那么就无需再去履行。 财产的一方应将该财产返还相对人。这是因为,自从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之时,受领财产的一方继续占有该项财产就丧失了法律依据,因而有义务将财产返还给相对人。如果仅仅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6701.html -
了解详情
其实施时应要求行为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否则将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民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以设立遗嘱时行为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为标准,也就是说, 的所有权为前提,如果其没有处分财产的权利,则其处分行为必然侵犯他人利益,从而导致该处分行为无效。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遗嘱人以遗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588.html -
了解详情
其实施时应要求行为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否则将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民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以设立遗嘱时行为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为标准,也就是说, 的所有权为前提,如果其没有处分财产的权利,则其处分行为必然侵犯他人利益,从而导致该处分行为无效。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遗嘱人以遗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871.html -
了解详情
示催告申请后,应当在3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60日。公示催告期间,票据上的 也为了使票据支付人确定自己的支付行为,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宣告票据无效的判决予以公告,并通知票据支付人。宣告票据无效的法律后果是,票据支付人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793.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时应要求行为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否则将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民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以设立遗嘱时行为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为标准,也就是说, 的所有权为前提,如果其没有处分财产的权利,则其处分行为必然侵犯他人利益,从而导致该处分行为无效。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遗嘱人以遗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764.html -
了解详情
》第17条规定,结合其他有关司法解释,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可以归纳为: 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 的仲裁协议; 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4.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5.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者仲裁协议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210.html -
了解详情
农某倩一人继承。可能是由于当时疏忽或者是其他的原因,这份自书遗嘱一直都没有签上落款日期。 自书遗嘱无效的典型案例 农某生有三子,农大、农二和农三 的,不能有效。 四、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遗嘱既是遗嘱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民事行为,就只能就遗嘱人个人的合法财产作出处置。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0800.html -
了解详情
而其他行为,实际上主要表现为单方行为,则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遗嘱无效。 B.法律规定 a、《民法通则》第58条第2项规定 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境地,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而为的民事行为。 B.特征 a、须有一方当事人在客观上处于危难境地。如本人或其亲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6700.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为逃避强制执行而假装把财产赠与相对人,事实上当事人并没有出赠和受赠的意思。 2.须有恶意通谋。即表意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不但表意人 ,而隐藏行为则因为内容违法而无效。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根本属性之一在于意思表示内容的合法性。因此,意思表示如果违法,当然不属于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6659.html -
了解详情
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由于社会活动的复杂多样,《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对于合同效力的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79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