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可否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这在刑法理论界存在非常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包括交通肇事在内的犯罪行为,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中 避免其死亡,行为人畏罪潜逃而受害者即刻死亡的,即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即使有间接故意的心理,其逃逸不管的不作为也不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44.html -
了解详情
客体要件 本罪犯罪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又妨碍了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4、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且两者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1014.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是否构成立功,如何看待被告人的行为。 第一,立功行为的实效性是构成立功的必要条件 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检举揭发型立功必须查证属实,提供线索型立功必须 结果,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人夏林的协助抓捕行为与朱、丁二人投案自首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进而对二人到案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但是,被告人夏林的行为无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8442.html -
了解详情
2、因先行行为而富有特定救助义务,违反了这一救助义务而不作为的,具有刑法上的可罚性,正是由于被告人制造出了被害人落水的危险,故被告人应承担随之产生 行为之间相互联结,相互补充、利用,形成有机整体,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着整体上的因果关系,因此,各犯罪人不仅要对本人行为负责,还要对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负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8342.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条文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但上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与下游掩饰、隐瞒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社会危害性主要体现于对司法机关追究刑事犯罪的妨害作用。刑法并未对其上游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作出规定,而是依据犯罪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5460.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胡某被子弹击中的事实,可见王某开枪的行为与胡某受重伤的结果存在因果关系。从犯罪主体来看,王某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而且致使胡某受伤的子弹 关键。 第三,王某是否具有结果预见义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方面,根据刑法理论,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对于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失的罪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4934.html -
了解详情
】 构成要件(齐备)说以是否全部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准,认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实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 犯罪既遂的基本构成要件并无不同,只是前者在客观方面的行为、结果和因果关系等的发展程度和实现程度上不同。 犯罪目的(实现)说以犯罪目的的是否达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610.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存在以下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某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冒用他人信用卡的,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理由是: 信任,从而取得财物,即其对盗得银行卡的使用与最终的取财结果并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刘某某的多个行为,既侵犯了信用卡的管理制度,也给银行及被害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1218.html -
了解详情
在整个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骗到手,能够认识到自己受益与他人受损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而非法从事证券咨询行为人在一开始并不试图将他人财产骗至控制范围,主观 为迎合受害人的心理需求而量身定制,侧重的核心是骗。非法经营罪属于我国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侵犯的法益是国家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7853.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但有三种特殊情况,法院可以直接受理被害人的起诉。 一、刑法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我国刑法规定了四个罪名只有被害人本人告诉才构成犯罪。这四个罪名是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主要包括重婚案、破坏军婚案、遗弃家庭成员案、因果关系明确的轻伤害案、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案。 这几个犯罪,最高刑期为三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4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