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较早确立的一项制度。早在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内容: 第一,明确监视居住的条件和属性。1979年刑事诉讼法首先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对被告人采取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1022.html -
了解详情
辩护的解释,这类依据刑事诉讼程序规则进行的辩护,一般不予认可。刑事诉讼法对辩护所规定的只是根据事实和法律,虽然并未明确排除程序性的事实和法律,然而,人们 的基础上,其一系列意义才有可能实现。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有关规定对此却尚未予以明确、充分地肯定。例如,非法证据的排除,仅限于非法言词证据,并不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6285.html -
了解详情
。 (二)因公民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 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 应依法给予赔偿,对判决确定前被羁押的日期则依法不予赔偿。 (四)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1款第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3623.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等案件,被害人和犯罪分子都有直接接触,可以了解犯罪分子许多具体情况,比如犯罪分子的面貌、体形、方言口音、动作特征、衣着打扮以及在搏斗时给犯罪分子身上造成的 的。那么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于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一条的有关规定,不得对言词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3748.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等案件,被害人和犯罪分子都有直接接触,可以了解犯罪分子许多具体情况,比如犯罪分子的面貌、体形、方言口音、动作特征、衣着打扮以及在搏斗时给犯罪分子身上造成的 的。那么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于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一条的有关规定,不得对言词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00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拘留的依据是刑事诉讼法;民事拘留的依据是民事诉讼法;而行政拘留的依据则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二) 拘役的适用对象 从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拘役的规定可以看出其适用 犯罪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也可以判处拘役。 (三) 拘役的期限 根据刑法第42条和第69条的有关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453.html -
了解详情
1997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意味着,在法院依法判决之前,任何人 对待西方通行的无罪推定原则,既不全盘否定,也不盲目接收。在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我国不采用无罪推定或有罪推定原则,而采取以事实为依据、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4249.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或者死亡的。根据本条规定,我国刑事赔偿范围中侵犯人身权的赔偿限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具体包括: 1.错误拘留。错误拘留在刑事诉讼法和国家 经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并且被告人被宣告无罪。审判监督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进行重新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3625.html -
了解详情
参照刑事诉讼追诉期限(本案为5年)的规定,保护被害人陈某的合法权益。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应适用民法的一般诉讼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 损害,有违立法保护正当、合法权益的本意。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被害人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8050.html -
了解详情
即证言的真实性、可靠性如何审查确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虽没有规定,但我国民事和行政的相关司法解释对此有相关的规定,可资参照。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第75条第2款规定:证人的猜测性、评论性、推断性的证言,不得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78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