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执行劳动法的意见》第90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对未予受理的仲裁申请,应逐件向仲裁委员会报告并说明情况,仲裁委员会认为应当受理的,应及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从申请至受理的期间应视为时效中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513.html -
了解详情
甚为勉强,此二者并不竞合。 (三)年龄不应成为认定劳动者资格的唯一条件,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资格要根据身份等其他因素综合确定。 (四)对于超过法定退休 的劳动者,劳动仲裁机构在是否受理问题上,不能一概而论,从目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看,应根据争议发生时劳动者是否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并结合申请仲裁时效作出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0996.html -
了解详情
,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原告应预交案件受理费,如申请缓交、减交、免交的,要提出书面申请,并附有特困证明或其他材料等。 当事人必须依法正确 组织的,应提供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二)因涉及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而引起的劳动争议的举证范围: 1、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66.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认为,未缴纳社会保险费属连续实施的侵权行为,应以侵权行为终了之时确定双方劳动争议发生后的仲裁申请时限起算时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30.html -
了解详情
下列劳动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 诉权,即证据充分胜诉把握很大的一个案子,因超过仲裁时效,就丧失了胜诉权。 3、当事人应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一般是在用人单位注册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3834.html -
了解详情
人数。为了更为妥善地解决工伤赔偿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在传统侵权行为法一元调整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元调整填补制度,特别是工伤保险赔偿制度。工伤事故发生 之时已超过1年为由作出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也以原告超过仲裁时效期为由作出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的情况下,法院应依法驳回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0869.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部新通过的法律具有如下特点: 延长时效 现行的时效规定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要申请仲裁。实践中发现,时效太短不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 ,最长可延长到60天。 一裁终局部分案件一裁就终局,不再走完劳动争议处理的全部程序。一裁终局后不再上法院,就少了一个时间比较长的诉讼环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7497.html -
了解详情
工作。第52条: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和审议厂长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基本建设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职工培训计划、 》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 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现行劳动仲裁的申诉时效为六十日。 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790.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期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里的中断时起应理解为中断事由消除时起。如权利人申请调解的, 权利,或者象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因此,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三种情形: ①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244.html -
了解详情
事故后,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当一方不履行协议,并以超过了仲裁时效作抗辩,是否合法? 不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劳动争议 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9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