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一个月内,就应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只要有相关证据,申请劳动仲裁完全可以胜诉,并且劳动仲裁是免费的,可以不请律师自己处理! 1、这种情况单位严重违法 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948.html -
了解详情
一致的具体表现。《条例》第三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因此,签订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劳动合同具有严肃性,它是明确劳动者与用人 合同期限等,以免日后出现 劳动合同纠纷 ,如果不小心还是出现了劳动纠纷,那么要先了解劳动仲裁法的内容,看看如何处理劳动争议的问题的,最后实在不行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911.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十一条规定,企业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必须延长工作时间的,应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协商后, 劳动法》限定的延长工作时数内决定延长工作时间。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者有权拒绝。若由此发生劳动争议,可以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358.html -
了解详情
。逆向派遣往往导致派遣劳动者与接受单位职工相比同工不同酬,不能享受正常的福利待遇,无法缴纳社会保险,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责任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劳动者的 劳动仲裁前置程序,适用劳动法规定的60天仲裁时效,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处理。进入诉讼阶段,由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并且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1974.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或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时起,申请仲裁期间重新计算。 我本人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解释有越权嫌疑。理由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审理案件所 的程序不同,有自己独立的规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如何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以及仲裁期间是否已过完全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139.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之辨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大量不具备合法用工主体 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与国务院行政法规之间是存在分歧的,由于两者之间不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934.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不得在招收职工时向职工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或风险金,对擅自收取抵押金的,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企业立即退还职工本人。至于一些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 职工缴纳风险抵押金及要求职工入股。否则,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处理。据此,企业对职工在入厂时,收取风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092.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协调处理申请; 未提出申请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协调处理。 关于协调人员,根据《集体合同规定》第50条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同级工会和企业组织等三方面的人员,共同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呢,根据《集体合同规定》第55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376.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1条的规定:当事人双方可以自行和解。如果达成和解,仲裁委员会的案件如何处理呢?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解释》第16条的规定,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后,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出撤诉申请。仲裁委员会收到撤诉申请后,应制发仲裁决定书准予撤诉。...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49.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30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请示待批、工伤鉴定以及其他妨碍仲裁办案进行的客观情况,应视为仲裁时效中止,并需报仲裁委员会审查同意。仲裁时效中止不计入仲裁办案时效内。按照该规定,在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遇有以下几种情况,仲裁时效可以中止: 1、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政策规定不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8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