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是刑法总则规定的量刑制度,对刑法分则中规定的个罪符合自首条件的情形普遍适用。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依据这个规定,不论是不是酒后驾车,只要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就应当认定为自首,这一点法律上已经有明确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4394.html -
了解详情
和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一)财产损失赔偿标准 财产损失赔偿标准,以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来确定赔偿数额。 直接损失的赔偿标准: 原则 类似客观合理适当的范围内进行确定。 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的,不得在事故发生之后逃逸,否则就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此时行为人就不仅要对受害人进行人身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1704.html -
了解详情
而死亡的情形。”本人认为,实践中这的“致人死亡”仅限于过失,如前所述关于逃逸的解释已经说明,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前一类型过失表现如 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这一规定明确肯定了交通肇事逃逸的,可以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326.html -
了解详情
正常行驶的小车发生碰撞。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殷某立即坐到驾驶位置,驾车逃逸,致使小车司机曾某得不到及时抢救失血过多而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余某 使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或没有明确规定不是犯罪的行为能够按照罪或不罪来处理。因此既然口头形式的指使逃逸成立交通肇事逃逸共犯,则实质上采取行动帮助逃逸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4387.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即,所谓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1)死亡 ,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区别 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一)、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322.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亦不构成犯罪,否则就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因此我们认为除了最高法院的解释中第二条第二款第六项规定之外的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只是一种量刑情节,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7526.html -
了解详情
行至某路段时撞到由东往西步行横过道路的行人罗某,造成罗某重伤乙级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被告人魏某驾车逃离现场。广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认定被告人魏某应负 刘某构成交通肇事罪之后的加重情节,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处理的话,则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显然不太合理,不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所以在本案中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602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依法作出处罚。 第五十八条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构成犯罪,依法应当吊销驾驶人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后,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 事故案件调查材料正本移送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 第七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及人员提供有效线索或者协助的人员、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390.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⑴民事人身、财产损害赔偿义务;⑵五项行政义务;⑶抢救伤者和财产的刑事义务。所以交通运输肇事后,行为人负有上述三类义务,为逃避任何一类义务,在主观上都具备 押解途中而脱逃,对行为人的脱逃行为,应认定为脱逃罪,另行定罪处罚,而不是以交通运输肇事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 4、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6164.html -
了解详情
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其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和具体情节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15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