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住院期间的工资也拒不发放。李某于2017年11月申请劳动仲裁,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李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其与 存在劳动关系。 【管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8147.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讨回自己的薪水。 劳动者5种讨薪方式: 一是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二是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来解决; 三是有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来解决;四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是求助社会、媒体的力量。 如果农民工要申请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9325.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 《劳动法》一方面赋予了职工绝对的辞职权, 丧失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机会。所以,职工在与用人单位因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损失方面发生争议后应当在60天内及时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6371.html -
了解详情
,防止职工将来有意拖延签订合同,企业承担不利后果。 9.企业一定要将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相关证据资料予以保留,并且保留期限不得少于职工离职后的一年,防止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并不特别明确,通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杜仲裁官认为,企业通知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就要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如果企业不与劳动者终止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897.html -
了解详情
服从。 2、休息休假:甲方按照国家的规定安排乙方休息休假。 第五条、劳动报酬: 1、乙方月工资标准为人民币 元,其中试用期内工资为人民币 元; (若 ,双方本着合理合法、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三条、本合同未约定的事项,按照法律、法规、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778.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解释》第17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67.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有效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处理劳动合同争议的依据。如果在确认劳动合同是否有效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应首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然后再处理其他合同争议 的问题,违约赔偿经济损失的标准,计算方法的问题,只要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发生劳动争议都应按合同执行,否则将很难处理。然而,目前由于人们的合同意识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440.html -
了解详情
。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 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 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339.html -
了解详情
第5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5、第8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 没有正当理由是不能够辞退员工的。如果需要辞退员工,那么需要按照双方约定的标准来对其进行赔偿。如果用人单位拒绝进行赔偿的话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3371.html -
了解详情
的时间,《仲裁法》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各仲裁委员会在各自的仲裁规则中对时限基本上都有规定,仲裁程序相对简洁明了,一次裁决,在没有被人民法院依法 文件及材料。被执行人在国外的,按其所在国法院的规定提交材料。 当代社会无论是关于劳动方面的纠纷,还是一些合同方面纠纷都存在着多种解决的方式,而最常见的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29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