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 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承诺方式是指,受要约人将其承诺的意思表示传达给 方法,一般按照交易的习惯或者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要约人尽管没有通过书面或者口头方式明确表达其意思,但是通过实施一定的行为和其他形式作出了承诺。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478.html -
了解详情
条非但没有否定第三人履行请求权,而且在法条语义上可容纳该第三人权利;通过体系解释、法意解释、比较法解释,可以而且应该肯定第三人履行请求权。另外, ,仅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实现,而第54条的撤销属于合同效力有缺陷,须通过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 7.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权人与第三人均可以主张违约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398.html -
了解详情
条非但没有否定第三人履行请求权,而且在法条语义上可容纳该第三人权利;通过体系解释、法意解释、比较法解释,可以而且应该肯定第三人履行请求权。另外, ,仅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实现,而第54条的撤销属于合同效力有缺陷,须通过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 7.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权人与第三人均可以主张违约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385.html -
了解详情
一些学者所指出的,乃是一种奇怪的法律。[3]如果认可恶意抗辩,允许当事人通过恶意抗辩逃避责任,不仅严重背离法律的价值取向,且必将极大的损害法律的 不利于制裁违法的恶意抗辩的行为人。 再者,如果认可恶意抗辩实际就是肯定当事人可以通过违法行为获利,将会纵容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一方在从事某种违法行为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314.html -
了解详情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通过建立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制度,构筑了我国合同法完整的抗辩权制度。特别是不安抗辩权制度同时吸收了 的权利。不安抗辩权设立的目的在于公平合理地保护先履行方的合法权益,并通过赋予先履行方中止履行的自我救济手段,促进另一方当事人的履行。 第 1 页 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298.html -
了解详情
的损失。例如,债务人迟延交货使债权人生产经营停顿,从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尽管通过实际履行获得了合同约定的货物,但已遭受的损失仍未得到完全弥补。针对 维系。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守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等原则。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严格保护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对于在经营过程中有欺诈行为的经营者,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293.html -
了解详情
。 5.历史分析法。审查与合同相关的财务、统计和企业管理历史资料,如通过检查车辆索赔记录及其他风险信息,确定已投保车辆发生的修理费是否记入成本。 降低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 3.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供方档案库:企业如已通过IS(》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对合格供方选择评审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055.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发出撤回通知的事实,而且应证明该通知同时或先于要约或承诺到达。他可以通过证明以比要约或承诺更为快捷的方式发出撤回通知来证明这一问题。 (3)承诺 违反民法中的强行性规范或者其他部门法中的禁止性规范等事实负举证责任。比如证明对方通过订立合同,从事诈骗、行贿受贿等触犯刑律的行为,或者有偷税、漏税、逃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038.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治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根据《合同法》第128条之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4种途径解决合同争议,即:(1)协商和解;(2)调解;(3) 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合同当事人在遇到合同争议时,究竟是通过协商,还是通过调解、仲裁、诉讼去解决,应当认真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对方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033.html -
了解详情
约定,在合同尚未履行完毕之前,一旦出现合同所约定的事由或情况,当事人可以通过行使解除权来解除合同。 第 1 页 二、约定解除的特点 我国《合同法》第 稳定的需要。对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这种通过司法权来限制权利人来行使权利做法,在条件判定掌握上,应当严格,在处理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09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