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后逃逸,不仅有违伦理道德,还违反法律,其后果往往也是严重的。 责任认定重。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 。 损害赔偿重。按《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赔偿费用少则几千块,多则上万元甚至于几十万元,如肇事车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299.html -
了解详情
肇事后逃逸,不履行法定义务,事实上形成了新的违法行为。因此交通肇事逃逸,无论是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或是刑事责任都要比没有逃逸严重得多 从行政责任讲 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其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才可减轻其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358.html -
了解详情
的先行行为,因为行为人犯罪后只有义务承担刑事责任,而没有义务防止结果发生。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交通肇事犯罪行为可以成为先行行为。 笔者认为,对于犯罪行为能否成为 而不作为犯罪是故意犯罪,所以在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能否构成不作为的犯罪中,对逃逸人主观心理的把握是认定逃逸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关键。 对行为人主观心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882.html -
了解详情
逃逸,不履行法定义务,事实上形成了新的违法行为。因此,交通肇事逃逸,无论是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或是刑事责任都要比没有逃逸严重得多。 从行政责任讲, 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其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才可减轻其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880.html -
了解详情
代为报案,故不能认定为逃逸。 第三种意见:认为鲍某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只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 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行人应当予以协助。本案中,发生交通事故后,鲍某非但没有保护现场,也没有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反而驾车离开了现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02.html -
了解详情
位目击证人证言、公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及事故检验鉴定和现场勘查图、医疗机构死因证明等。 本案在法律适用上存在较大分歧:一种意见认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必须以 了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李某死亡和车毁的严重后果,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孙某的行为存在交通肇事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情节:李某是因交通事故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98.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赞同第三种意见,理由是:一、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对被告人在事发后未逃逸,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的行为,不认定为自首情节缺乏法律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 在交通肇事中,不一定全部都可以构成犯罪,有些后果不严重的可以按一般交通事故处理。对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交通事故肇事者,应受《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应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17.html -
了解详情
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二、交通肇事共犯怎样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 还是规定了,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就明确把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排除在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4141.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 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其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才可减轻其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7373.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8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