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故意杀人罪为例我们在进行两个概念的比较时,首先是将激情杀人的所有特征与故意杀人罪的所有特征进行比较,以判断两者的匹配程度从而得出两者只有中等程度的匹配 缩短犯罪与刑罚之间的时间间隔而强化人们对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心理连接,从而达到抑制犯罪意念,强化禁忌意识,以最终预防犯罪的效果。这就是贝卡里亚所说的有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644.html -
了解详情
是对特定心理事实的规范评价。故意的认定应当坚持主观的立场,以事实存疑有利被告原则作为故意认定的程序补救标准。因强烈情绪刺激导致认知失调(激情犯罪丧失认知 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293页。 [34] 黄荣坚:《刑法解题关于故意及过失》,载黄荣坚:《刑法问题与利益思考》,元照出版社199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380.html -
了解详情
和犯罪分类,提出应受处罚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为了预防违法犯罪人将来的犯罪行为所需要采取的措施,更多地是取决于行为人的人格,而不是具体的单个 少年犯和观护人要进行调查,以此作为量刑的基础。{11}通过调查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心理反应、个人生平、个人现状以及社会环境来发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虽然人格测量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47.html -
了解详情
和犯罪分类,提出应受处罚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为了预防违法犯罪人将来的犯罪行为所需要采取的措施,更多地是取决于行为人的人格,而不是具体的单个 少年犯和观护人要进行调查,以此作为量刑的基础。{11}通过调查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心理反应、个人生平、个人现状以及社会环境来发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虽然人格测量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29.html -
了解详情
一致。[5]而哲学王(aphilosopher-king)拥有最高的理性,能够藉理性控制欲望与激情,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一切事物的本质,能够发现真理和正确地做出 ,而且有义务禁止某些形式的言论”,例如口头及文字诽谤。[59]他甚至认为,“致人犯罪的言论本身即是犯罪,且必须持如是观”。[60]米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3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避免造成公民人身权益受损。在司法操作层面,需综合考虑违法情节及主观恶性程度,在刑法第277条犯罪构成的框架下,全面考量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如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依照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7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避免造成公民人身权益受损。在司法操作层面,需综合考虑违法情节及主观恶性程度,在刑法第277条犯罪构成的框架下,全面考量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如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依照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71.html -
了解详情
1.关于贪污贿赂罪起刑数额 美国一些立法有关于数额的规定,如在1984年《银行贿赂法》中,对于贿赂物价值超过100 美元的违法行为,从轻罪提升为重罪,法定刑 的刑法理论,予以刑罚制裁应是没有疑义的。但从立法的社会效果分析,从预防犯罪的角度分析,这样规定的效果并不见得有利。它把受贿人和行贿人的利益拴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3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砍树,故而他在诉状中应当使用树(arbores)这个名词。这是关于法律诉讼特征的贴切表述。[9] 原告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提出请求,而法务官则对原告的 其中也包括能够促使私人积极利用法律的法制度。 [35]以私人对利益的一种预期心理,推动其通过诉讼手段积极地主张权利,从而实现法律所追求的目的。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34.html -
了解详情
才能迎来更为文明的人间秩序,才能实现社会安全。就此而言,弱者与强者之间的对象性犯罪的预防或控制问题,应当成为当下各国刑法与刑事政策中的核心命题,我们必须寻找与 这是一种自由主义的刑法立场。在社会契约论下的自由主义思想中,刑法并没有关于弱者与强者区别对待的刑法规范建构,因为契约论下的自由竞争理论把弱者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3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