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拘泥于物理学上的理解,并不需要对照自然科学中只能从事物的物理变动去认识因果律。因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很大的不同。在目前的理论界甚至有学者认为法学 后因打击而死亡,不论医疗手术是否正当,死亡与其故意行为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7]对于这些有第三者介入的情况,我国学者完全可以抛弃偶然与必然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80.html -
了解详情
在行为实施犯时,则不需要有结果的发生。因此权威学者认为刑法上有些犯罪不存在因果关系。而民法上,损害结果的发生是认定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 介入原因便成为替代原因(Superseding Cause)。替代原因使被告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再存在因果联系,即说被告行为已不是损害结果的最近原因,被告因而得以免除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37.html -
了解详情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02页。) 环境刑法中疫学因果关系的功利价值,即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第一,在证据认定方面 、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又比如刑法第339条:“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致使公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13.html -
了解详情
中外法学》2012年第4期,第688-702页。 [23]参见林钰雄:《新刑法总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134页。 [24]参见注[1],第 与客观归属》(下),《北海学园大学学园论集》2010年第146号,第196页)。总之,日本刑法因果关系论发展动向的启示在于:一是相当因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43.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为实质性判别标准。这是对动静结合理由的辩驳。笔者又接着指出:刑法上的作为是不应为而为,不作为是应为而不为。所以 禾.刑事和解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 {11}马荣春.论刑法因果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2007,(2):81-86. {12}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刑二庭.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47.html -
了解详情
《北大法律评论》在编后小记中指出:长期以来,学界的期刊经常存在需要通过人情关系或版面费才能刊发文章的现象,比起哲学、历史、社会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来说 72-73页 {15}前引{10},姜涛书。 {16}{17}马荣春:《论刑法因果关系》,《南昌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8}[意]贝卡利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60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调整以及规制人类自身行为的方式,就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可以说,因果关系使刑法存在于世合法化了。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更改的,那么就只有人们在思维 行为是危害的近因(或是法律原因)。 有关事实原因(cause in fact)在英美刑法中有两种检验标准。一种是butfor标准,即要不是或称如果没有规则;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13.html -
了解详情
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殴打 特异体质 致死 刑法解读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有关殴打特异体质者致死的案件并不少见,而相关的 是来自多方面,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对殴打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刑法因果关系认定的争议。 5.被告人实施殴打行为缺乏预谋 在此类案件中,被告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5.html -
了解详情
调整以及规制人类自身行为的方式,就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可以说,因果关系使刑法存在于世合法化了。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更改的,那么就只有人们 )行为是危害的‘近因’(或是‘法律’原因)。”有关事实原因(causeinfact)在英美刑法中有两种检验标准。一种是“but—for”标准,即“要不是”或称“如果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00.html -
了解详情
是此后20多年的事情。虽然在当时没有也不可能达成共识,但却为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的最终解决作了理论上的铺垫。 1957年以后,由于左倾思潮逐步 恢复和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后,我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刑法理论工作者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指导下,冲破了过去人为设置的许多“禁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