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德国学者将缺少训练头脑之事物”[86].对于本文而言,在对两大法系在处理因果关系问题时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几个主要观点进行介绍和考察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 :《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22、李光灿著:《刑法的因果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3、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89.html -
了解详情
总体而言,我国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问题的研究仍显落后,不仅与国外因果关系之研究,文献汗牛充栋,不可同日而语;即使与刑法学界对因果关系的研究相比,也还 -第一次损害结果,作为责任成立的基础,在这个范围内讨论的主要是责任的主体问题-即哪些行为人基于某一现实损害,合乎某个侵权责任规范,而成立侵权责任?这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98.html -
了解详情
是为确定行为人在法律上是否承担责任服务的,本文探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问题,拟在归责的意义上!在对因果关系有新的取舍的条件下,以新的视角观察法律上的因果 学派的因果观[J]中国社会科学,1991,(1) [5]侯国云!将哲学上因果关系应用到刑法中来需注意的问题[J]法学评论1997,(4) 作者:许江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8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在法律上是否承担责任服务的,本文探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问题,拟在归责的意义上!在对因果关系有新的取舍的条件下,以新的视角观察法律 !因果结构论兼评哥本哈根学派的因果观[J]中国社会科学,1991,(1) [5]侯国云!将哲学上因果关系应用到刑法中来需注意的问题[J]法学评论1997,(4) 作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508.html -
了解详情
上直接相关联的原因。间接原因是指与损害结果在时间或空间上没有直接接续关系,而是通过介入因素对损害结果进行作用的原因。其中直接原因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 富莱堡大学教授冯克里斯(Johamn Von Kries)提出。该理论原用于解决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问题,后被民法学者运用到民法上,特别是侵权行为责任的认定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998.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行为人在法律上是否承担责任服务的,本文探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问题,拟在归责的意义上!在对因果关系有新的取舍的条件下,以新的视角观察法律上 思!因果结构论兼评哥本哈根学派的因果观[J]中国社会科学,1991,(1) [5]侯国云!将哲学上因果关系应用到刑法中来需注意的问题[J]法学评论1997,(4)...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323.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行为人在法律上是否承担责任服务的,本文探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问题,拟在归责的意义上!在对因果关系有新的取舍的条件下,以新的视角观察法律上 思!因果结构论兼评哥本哈根学派的因果观[J]中国社会科学,1991,(1) [5]侯国云!将哲学上因果关系应用到刑法中来需注意的问题[J]法学评论1997,(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59.html -
了解详情
论法之单纯层次”,[33]但是,已经有人指出,“从实践中看,法规目的说对因果关系问题的解决似乎也并不能令人满意。该说的困难在于如何确定法规目的,由于在确定 编总论》,正中书局1985年版,第77页。[26]参见李光灿:《刑法因果关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3页。[27]参见李川、王景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91.html -
了解详情
了因果关系理论在民法发展中的滞后,长期以来,主要借鉴刑法的研究成果。随着过错的客观化趋势的出现,因果关系问题才逐渐引起民法学者的重视,首先出现的是条件说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侵权法的确定性与模糊性的协调角度来看待两者共同发生变化这个问题。任何法律都需要其既有一定的确定性,又要有一定模糊性。没有确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03.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之间的联系,被告可能会承担刑法或保险法商的责任,但绝不会是侵权行为法下的责任。”因此虽然很多学者都同意,所谓事实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也并不完全是一个 ,原告之损害仍然会发生,被告是否应对原告之损害负责?关于假设因果关系问题,传统上以因果关系处理,认为加害人之行为构成原告损害之原因,至于假设原因之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