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死死拿着碟子以致于使X吃不到沙拉,A也没有侵犯X的任何权利。39也许此种区别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性,可通过稍微改变一下事实而得以说明。假设X已经是沙拉 中,“权利”一开始被用来表示占有和使用的特权;接下来又主要在法律权力的意义上使用,尽管这里可能部分地混合了这个概念和法律的要求权的概念,或权利(最狭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97.html -
了解详情
公示要件主义,在逻辑上与公示对抗主义相矛盾。不完全物权变动说创造了不完全物权的概念,这种不完全物权不仅不能对抗第三人,而且可以同时为两个以上主体拥有,显然 统一商法典第9-317 (b),未公示的物权仅仅劣后于善意的(即不知担保物权的存在)支付了对价且取得了标的物占有的买受人。依据该规定的反对解释,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509.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必须能够准确的界定出其所定义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做到这一点,自然离不开对该事物的本质特征,亦即其之所以为此事物而非彼事物的 的标准来进行判断(详见后文相关部分论述,此处从略)。基于这些认识,本文将掠夺性定价定义为:占有市场优势的一个或多个企业为排挤现有竞争对手或阻止新的企业进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987.html -
了解详情
型恶意透支的依据,建立有在无非法占有的目的之上,认为违法型恶意透支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犯罪型恶意透支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样就混淆了违法型恶意透支 客观条件的有机统一。结合《刑法》第196条第2款对恶意透支概念的规定,来分析恶意透支犯罪的构成要件。 (一)从主体上看,透支是信用卡章程及有关协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002.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根本不打算偿还。[16]笔者认为,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占有)符合恶意且自主占有的特征,就应认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想还与否一来属于主观方面的事实 的法益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其犯罪对象为公私财物。有学者从刑法解释论的角度出发认为,财产性利益应包括在财物概念中。首先,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是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36.html -
了解详情
。(注释2: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2年10月24日)。)对程序权的滥用 的与滥用程序权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与滥用诉权既有重叠,也有差别,有必要通过类型化的分析概括各自的特征,进而明确其识别的标准。 1.恶意诉讼 恶意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87.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必须能够准确的界定出其所定义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做到这一点,自然离不开对该事物的本质特征,亦即其之所以为此事物而非彼事物的 的标准来进行判断(详见后文相关部分论述,此处从略)。基于这些认识,本文将掠夺性定价定义为:占有市场优势的一个或多个企业为排挤现有竞争对手或阻止新的企业进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29.html -
了解详情
广义的遗产概念不仅包括积极财产而且还包括消极财产[2]。在民法理论上,财产权利被称为积极财产,财产义务被称为消极财产。 遗产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遗产 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11]承认占有可以成为遗产,对于稳定现实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600.html -
了解详情
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民事诉讼欺诈的概念 民事诉讼欺诈是指诉讼参加人通过符合民事法律程序的诉讼形式,虚构法律事实或民事法律关系,或恶意串通,使人民法院作出错误的裁判 》,载于《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 ④王作富:《恶意诉讼侵财更符合敲诈勒索罪特征》,《检察日报》2003年2月10日第三版 ⑤李翔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143.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对此,《联邦证据规则》也给予了规定。{41}其理论基础是,如果当事人恶意地毁损文书,则很自然让人认为其目的就是希望隐藏最佳证据。因此,在普通法 文书的原件。{44} 就第一个要件而言,证据法上的占有并不等同于其他实体法上占有的概念,它只要求文书的原件处于对方的实际控制之下。当然也不要求一定要处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