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上诉权是否会影响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执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诉不加刑原则只适用被告人提出上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自诉人提出上诉的 单独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缺席审理。笔者初步设想以下情况在刑事案件中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如一审法院没有对民事赔偿请求予以审理;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62.html -
了解详情
的有限性和模糊性制约了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合理行使。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犯罪情节轻微的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但具体如何理解犯罪 都要经过主诉检察官联席会议、检察委员会讨论、不起诉听证、公开宣布等较为繁琐的程序,如果属于自侦案件还需要进入人民监督员审查程序,不起诉适用后还需要进行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15.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我国终于在刑事诉讼法的层面上确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本文主要针对非法 ,这就相当于以暴制暴,不符合刑事诉讼法中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要求,将会导致刑事诉讼程序丧失应有的客观公正性,这必将严重的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77.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而且要把它转化成公安司法人员自觉掌握和运用的理论武器。 证明标准对证明活动具有引导作用,它会使公安司法人员朝着证明标准指示 。 终极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一证明标准在侦查终结、提起公诉和有罪判决时三次使用。如何理解这种终极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94.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理论基础;司法改革 【写作年份】2004年 【正文】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确有 人,不受本法院审判。 按照理论界对既判力理论和避免双重危险理论及其意义的阐释,无论是既判力理论或是避免双重危险理论,对再审制度而言,都带有一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67.html -
了解详情
和法律证明标准,并无本质区别。不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还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内心确信,以及英美法系国家所规定 ,则通过其他方法,如对法官内心确信的形成过程、根据等严格予以约束,以避免其任意妄断。例如,根据法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官只能以提交庭审辩论并经各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70.html -
了解详情
上难以自圆其说,甚至在逻辑和经验层面上无法令人信服,并最终带来司法裁判公正性和公信力的危机。{4}(P68)具体而言,在审判实务中,由于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得不到 的主持下,控辩双方就被告人适用的刑罚提出意见并展开辩论的审理程序。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及实践中的通常做法,在简易程序案件中,除检察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20.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的学者或执法者来回答,答案十之八九是认为该证据具有相关性。因为,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出发,无论被告人是犯玩忽职守罪还是犯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其行为只有一个 即法官通过改变指控罪名承担了一部分追诉职能,从而恶化被告方在诉讼中的地位,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及传统诉讼法学对裁判事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8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社会内处遇制度得以扩展。 (四)刑事执行的变更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的变更主要包括死刑执行的变更、暂予监外执行、减刑、假释、对 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6]杨鸿台上海市社区矫正组织对青少年取保候审帮教制度的探索性实践[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4)。 [7]周红梅.刑罚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1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社会内处遇制度得以扩展。 (四)刑事执行的变更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的变更主要包括死刑执行的变更、暂予监外执行、减刑、假释、对 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6]杨鸿台上海市社区矫正组织对青少年取保候审帮教制度的探索性实践[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4)。 [7]周红梅.刑罚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