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与一般的诈骗行为、伪造证据行为及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等行为相区别的关键点之一。无论行为人虚构何种事实或者隐瞒何种真相,也无论行为人以何种方式伪造 根本未作任何处理。 [17] 三、诉讼欺诈行为定性之我见 我们赞同诉讼欺诈行为构成诈骗罪的观点,但认为应作进一步的具体论证。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74.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既当场使用又事后使用作不同的定性和处理。当场使用所抢得的信用卡的,应定抢劫罪;事后使用的,应定信用卡诈骗罪;既当场使用又事后使用的, 也不属于冒用,也就是说行为人不是通过冒用他人信用卡取得财物,而是通过强制手段排除被害人的反抗而迫使其同意或无法阻止行为人使用其信用卡取得其财物,这与采取暴力胁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54.html -
了解详情
受方可以通过民事途径主张权利,不应认定出卖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将这种行为定性为诈骗罪也没有法律依据。如果出卖方将黑白电视机冒充彩色电视机出卖给他人后逃匿,则 、逃匿等行为不是为了逃避返还财产,则不能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用普通人的直觉判断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诈骗犯罪属于自然犯,是一种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5694.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错误,进而自愿地将财物给行为人。但是,交付行为不能解决一些应该定性为诈骗罪的案件。例如,某人中了彩票,行为人却骗其没有中奖,被害人听信 了20多车,其货物价值差价达20多万元。对于本案,检察院以被告人涉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了公诉。参见http://www.fpshou.com/showart.asp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830.html -
了解详情
杂,将导致被保险人自残骗取保险金行为定性时无可避免地遭遇司法尴尬与理论困境。故此,不宜采取列举式立法对保险诈骗罪的罪状进行精细描述,而模糊性立法 能够以自己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签订人身伤害保险合同,此时,投保人、受益人、被保险人三方的身份可以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保险人自残以骗取保险金,完全符合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88.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既当场使用又事后使用作不同的定性和处理。当场使用所抢得的信用卡的,应定抢劫罪;事后使用的,应定信用卡诈骗罪;既当场使用又事后使用的, 也不属于冒用,也就是说行为人不是通过冒用他人信用卡取得财物,而是通过强制手段排除被害人的反抗而迫使其同意或无法阻止行为人使用其信用卡取得其财物,这与采取暴力、胁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44.html -
了解详情
定性,实质上属于两个具有刑法意义上有身份的主体进行共同犯罪的定性问题。保险诈骗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亦是特殊主体,即 。[ 6 ]该种观点实质上采用了身份犯说,即若有身份者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则依照身份犯处罚。但我们必须看到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与保险公司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8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时,在定性上则出现了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伪造行为和使用行为具有牵连关系,应当从一重罪处罚,但由于伪造金融票证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定刑相同, 信誉和交易次数无法鉴别。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通过在限额内重复使用达到大量透支的目的。 (2)合法持卡人利用无效真卡异地巨额透支。有些不法持卡人因超额使用等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8.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以行为人秘密窃取为必要,因此不构成盗窃罪,而成立信用卡诈骗罪。 3、骗领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 所谓骗领信用卡并使用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伪造 ,在性质上也只能属于退缴犯罪所得,因此,构成恶意透支,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文章来源: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4年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37.html -
了解详情
非难与否定性评价。 笔者分析,这种不区分具体情况唯以不具有确定性的或然结果为定性标准的理念恐怕是一种事后价值倾向性评价。所谓事后价值倾向性评价,是指有些制度、 承担》,载《财经》,2010年第1期。 [6] 冯涛:《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及立法完善》,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1期。 [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7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