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非终局事项?此时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是否仍受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限定?可能一时并不容易得出结论。笔者认为,根据 非终局裁决均不服而提起诉讼,以及对一审判决均不服而提起上诉的情况。由此形成劳动者因一个仲裁案件却要经过一裁+一审+二审(终局裁项)+一裁+一审+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42.html -
了解详情
至少需支付仲裁费、诉讼费、律师费;如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还需另支付上诉费、律师费,全部支出至少需要5000 元以上(不计交通、住宿等其他费用),并 上访的积极性,上访积极性的增加导致上访人数的增加,上访人数增加的压力促使信访机构提高效力,并促使社会对信访机构的投入以增加上访的产出。最近10年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904.html -
了解详情
起主导作用的是理性,非理性因素也起一定作用,尤其是法官的个性特征对判决影响颇大。而在理性因素中起作用的的是法意识,这种法意识是包含在法的创制和适用 的帽子,违心地宣告了一些死刑。他们认为,反正有二审把关,一审多宣告几个死刑也无关紧要,将来二审改判了,也不会被他人指责说打击不力。应当说,现在死刑宣告的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32.html -
了解详情
抗诉的人民检察机关决定是否采取强制措施。 有人担心,对被一审人民法院判决免除刑事处罚的被告人在判决生效前不采取强制措施,一旦进入二审后找不到人,怎么办? 法律明确规定,一审法院对其判决免除刑事处罚的被告人,如果在押的,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法律并没有规定可以对被判处免除刑事处罚的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325.html -
了解详情
丝毫的权威。 4.生效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执行难问题突出。 当前,人民群众对法律白条,执行难的反映超过对审判不公的反映,执行难问题在全国各级法院 认为,人大监督机制设置显属重复,而且人大监督过程中产生的腐败没有制度的可以防治。 4.规范新闻媒体对法院审判的监督方式。 新闻媒体在西方被称为第四权力,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47.html -
了解详情
的既判力。 (三)抗诉减损判决的功能,危及法律的权威,弱化了司法裁判的稳定性。 现行法律规定抗诉就可以终止生效判决、裁定的效力,引发再审程序的发生 ,民诉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却要求对是否符合再审立案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方能立案再审,这样首先在立法上就表现了厚此薄彼的不公平,如此 规定使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12.html -
了解详情
许霆提出了上诉,民众对判决结果的热议推向了高潮,如果此时二审能吸收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听听来自基层代表的声音,相信有可能不会出现重审和重审 。对于民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则可以以案件的诉讼标的或者争议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明确规定是否应该采用陪审制度进行审理。[7] 此外,应在二审也应适用陪审制度。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316.html -
了解详情
向有关当事人释明受案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兼于此类案件对效率的特殊要求,管辖权异议案件的一、二审审理期限可以更为严格,一审法院向二审 各级法院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诉讼调解力度,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管辖权争议案件中也有了通过当事人之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9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争议交叉案件①。近年来,由于现代社会行政权的不断扩张、民法与行政法的相互渗透,导致民事行政交叉案件不断增加。当事人应当提起什么诉讼、法院又应当如何 在兼顾尊重行政权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的前提下,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可以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审查,对不合法的行政行为,法院可以直接判决不予认可。 3、发挥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620.html -
了解详情
下可以依职权追加被告,也可以对原告行使释明权,以避免其不当的诉讼策略有可能带来的不利益。总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本案判决债务连带责任人中遗漏了装饰 通说,已经形成人格混同与人格滥用并非种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的共识,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考虑法律构成的主观恶意,客观滥用说因其涵义不明,与人格混同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4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