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为,若其他人仍然将犯罪实施完毕,因为犯罪已达既遂,故对独自中止犯罪行为者也无认定为中止的法律依据。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上述要求对欲中止犯罪的 ,意味着犯罪已经达到了完成状态,就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所以犯罪以后,赔偿损失、返还原物这样的行为,通常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2)如果犯罪过程中遭遇到意志以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678.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将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标准规定为“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解释》将内容不统一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进行 ,女满55周岁就可以被认定为被扶养人[3],但这种做法毕竟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难有说服力。对策:应规定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又无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600.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违法行为人或违约行为人对其违法或违约行为依法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一般而言,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的前提和依据,没有违法行为就不会发生 法律后果,即违反民事规范和不履行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生产事故的民事责任属于侵权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和人身伤害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902.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构建,明确分居与离婚的关系,为有裂痕的夫妻提供离婚前的选择,也为司法机关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这样规定,亦便于与我国现行《婚姻法》“ ,对子女及另一方当事人、社会承担相应责任所应付出的代价。当前离婚法律除规定过错方应对无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的情形外,[23]离婚后,一方无须对另一方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404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相应的救济制度。该法第9条规定了声明异议的救济制度,第10条则规定了对违法的行政强制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11]我国《行政强制法》第8条规定: 有45件规定了行政强制执行,其中有35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另有2件是因为行政法规立法先于法律,与后出台的法律相抵触但未被及时清理。[15]因此,为了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253.html -
了解详情
被扶养的人赔偿的必要费用。应该注意的是,受害人依法扶养的人不是说受害人在受害之前就一定已经给付了扶养费,完全履行了扶养义务,而是说依据法律规定受害人 需要扶养的时间起算点为侵权行为发生之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条第1款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112.html -
了解详情
清、证据不充分作出对被告人有利的无罪判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到人身伤害或死亡的,其本人或近亲属有权要求民事赔偿。立法应就相关规定进行完善,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27] 理论界对此非法拘禁的突出争论主要集中在纪检监察部门的双规、两指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上的法律依据,或是属于凌驾于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75.html -
了解详情
其不敢轻举妄动。可以说正当防卫不仅是免除正当防卫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是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法律武器。特别是当今社会治安往往因各种暴行而 、绑架呢?严格地说,行凶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术语,因而其含义十分宽泛,难以界定。例如打架是行凶、伤害是行凶、杀人也是行凶。赤手空拳可以行凶、手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53.html -
了解详情
是由于精神权益受到侵害而引起的法律后果。什么是精神损害赔偿?至今立法上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通说,是指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 的自由。强行代替法人或其他组织行使民事权利,实行国家干预并无充足的法律依据。在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原告人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6.html -
了解详情
中,可以进行询问、查询、勘验、坚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不得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查对象 种犯罪的非刑罚性处理。[10]轻微犯罪处分的法律依据是日本国家公安委员会1959年制定的《犯罪侦查规范》第195条的规定,侦查终结后,发现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