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法律咨询 查找律师 加入收藏
全文 标题
共找到相关结果约 6911 篇 如果以下信息不适合您您可以点击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向对方当事人隐瞒客观存在的事实,以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刑法第224 条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将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通常采用的欺骗手段概括为 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定为欺诈行为。”由此规定看,我国司法实践中,构成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0.html -了解详情
初,德国著名古典学派代表学者费尔巴哈才明确地把Tatbestand作为刑法的概念使用。费尔巴哈从罪刑法定主义基本原则出发,要求在确认任何行为是犯罪并对其课以 ,主观是客观的反映,但主观对客观的认识是有限的。只因主观没有认识就不确定事物的客观性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某一行为现象因危害了现行的统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1.html -了解详情
均系行为人与行为、结果的心理联系,在内容两者是否重合,关键要看刑法的规定。不能断言定势理论是揭示无认识过失犯罪的心理内容的最佳理论,但它 未能予以充分的注意[20](p680)。勒夫纳等将其解读为在无认识过失的情况下,责任存在于心理错误之中,即超越了注意最低限度的要求,也就是说为了避免社会的价值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996.html -了解详情
这种认识不能说是履行了义务,因为行为人并没有充分、正确的认识,而是错误的估计了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错误的相信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有利条件,从这一点说 说是反刑事规范的主观恶性,即只有当行为人具备了刑事违法性认识,进而在该认识基础实施犯罪,才能充分显示其刑法的主观恶性,并结合客观表现施以刑法责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547.html -了解详情
的争议有悖于法治的基本精神。犯罪中止、犯罪未遂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并不具备刑法所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因而 如何正确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对 存在,乃是其认识的障碍)妨碍其犯罪行为实施而致犯罪未遂的情形一样,只不过后者以为犯罪已不能完成。但其共同点是犯罪人因为对事实认识错误而做出了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8720.html -了解详情
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起死亡的,就是刑法的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应负刑事责任。(二)本罪与本法所规定的涉及 被害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其后面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构成,应对其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量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6576.html -了解详情
应当知道,而可能知道也就意味着可能不知道,应当知道的内在含义就是不知道,无论如何,把刑法的明知解释为包括不知道、可能知道在内,在构成要件的认定可能欠缺 其存在明知的有力证据。 (三)明知的认识错误 明知的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被帮助的人是否实施信息网络犯罪产生认识错误。这又包括两种情况:其一,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502.html -了解详情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搜索历史 清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