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的行为,虽然是行政违反行为,但并不成立犯罪。只有具备了刑法规定的加重要素(造成严重后果),才成立犯罪。 [24]在这里,严重后果是行政处罚和刑罚 公安局作出行政处罚,根据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本院不再审理。[32]查我国宪法尚无这一规定,但是,对于同一个违反行政法义务的行为是否可予以行政法上重复评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40.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从这一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教唆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共同犯罪人。由于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另外,教唆行为不能以不作为形式进行。因为不作为犯成立的前提是行为人具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而教唆犯在其实施教唆行为前并不存在任何特定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 (五)刑法规定以特殊身份作为要件的主体,称为特殊主体;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要件或者刑罚加减根据的犯罪,称为身份犯9.我国以往刑法理论著作对于二者不加 是法定的身份,其身份是由法律赋予而具备的,法律在赋予其一定身份的同时,必然加诸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如果没有身份,就必然没有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67.html -
了解详情
不稳定分子,抑制犯罪意念。第三,改造犯罪分子,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法律秩序。 四、结论 我国刑法学者的上述7种学说,有的混淆了刑罚目的与刑罚机能的概念 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犯罪,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参照此案,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规定了这类案件的量刑标准。但该解释在具体适用执行时却发生了重大困难,河南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55.html -
了解详情
简单确认,而是来自另外一个范畴,即应该是(sollen)的范畴。因此规范的特点在于规定一定数量的义务与权利,这些义务与权利即使在权力主体违反或不使用时仍然是有效 先生所说,犯罪学家认为,从犯罪中主要应当看到的并不是由刑法规定的法律实体,而是应当看到这一实体所掩盖的人的现象与社会现象。斯特法尼同时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6.html -
了解详情
又限制国家刑罚权力,既肯定犯罪公民有接受刑罚制裁的义务,又有仅仅在法定范围、幅度、刑种之内接受制裁的权利,刑罚便使处于刑事法律关系之中不同性质的 的重要内容,因而,公民民主权利正常行使必然成为国家政治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公民民主权利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批评权与监督权等。从宪法学角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50.html -
了解详情
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员工就负有根据劳动合同产生的作为附随义务的保密义务,其理所当然地应该遵守企业所规定的保密制度,企业给付员工薪金是根据员工所付出的 各国的关注,不少国家采取了最严厉的法律保护措施-刑事救济。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是(1)盗窃、利诱、胁迫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005.html -
了解详情
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7条对此作了原则规定,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和外国司法机关可以相互请求刑事司法协助 中有关腐败犯罪和有组织犯罪的规定,实现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的对接,以便国内刑事司法系统更好地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有效地打击公约规定的犯罪。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79.html -
了解详情
一、思路之一:相对意志自由理论 这是我国刑法学者对古典学派意志自由论的扬弃。(注:参见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正是由于此种期待可能性理论,才能从刑事责任的角度从理论上来解释刑法规定的迫不得已的紧急避险行为,刑法理论承认的义务冲突行为以及部属执行上级命令行为等等。 上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8.html -
了解详情
一、思路之一:相对意志自由理论 这是我国刑法学者对古典学派意志自由论的扬弃。(注:参见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正是由于此种期待可能性理论,才能从刑事责任的角度从理论上来解释刑法规定的迫不得已的紧急避险行为,刑法理论承认的义务冲突行为以及部属执行上级命令行为等等。 上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7.html -
了解详情